八年級音樂下冊教案
第十周第一課時教學目標:1、進一步感受、體驗歌劇音樂。(情感目標)2、領悟《看天下窮苦人民都解放》的情節內容,感受、體驗歌曲的情緒,感受三個“娘啊!兒死后……”在歌唱的藝術處理上的不同。(能力目標)3、初步了解威爾第的生平及貢獻。(知識目標)教學重、難點:聆聽《看天下窮苦人民都解放》教具準備:自制課件(ppt)、教學光盤、磁帶教學理念:音樂是一門聽覺藝術、情感藝術。在音樂課堂中,更突出學生聽覺審美感受與情感體驗,讓學生在參與體驗中感受音樂美。通過聆聽,讓學生感受音樂情緒、情感的變化;領會節奏、旋律等音樂要素以及速度、力度等音樂手段與音樂情感的關系。培養學生學習音樂的興趣,誘發學生參與創新的激情,激發學生的創新思維,全面提高學生的素質。新課程強調,教學是教與學的交往、互動。教師要善于組織并與學生共同參與體驗音樂的各項活動,充分體現師生的平等地位。在整個教學過程中注重教師與學生彼此情感的交流,分享彼此的思考、見解和知識,求得新的發現,實現教學相長和共同發展。本課通過相聲引入新課,借此首先吸引住學生的注意力,引發他們的興趣,再運用《看天下勞苦人民都解放》和《飲酒歌》兩部作品情緒上的反差,進行對比體驗,再通過即興表演,加深對作品的感受。通過各種方式拓寬學生的音樂視野,讓他們在輕松愉快地氛圍中,奠定其終身學習音樂、享受音樂、發展音樂的基礎。教學過程:
教 學 過 程
設計意圖
一、組織: 復習歌曲《獵人合唱》(學生有感情地演唱。)與前一課時做好銜接。二、新課:1、導入:由一段相聲片段導入,請你仔細聽聽,相聲中的唱段,其音樂素材來自何處?a《白毛女》b《茶花女》c《江姐》d《洪湖赤衛隊》“娘的眼淚好像那竹葉青,點點灑在兒的心上。”“娘啊!兒死后,你要把兒埋在那造酒廠,讓兒的腦袋對著酒缸,讓兒好常聞二鍋頭的味,死了我好喝二兩。”(學生聆聽,在愉悅心情的同時辨別音樂與回憶……學生回答。)借此引出《看天下勞苦人民都解放》2、歌劇劇情介紹3、聆聽《看天下勞苦人民都解放》出示要求:聆聽時注意歌曲的節奏(板式)、旋律、速度、力度等要素,體驗、理解歌曲的音樂情緒。4、學生交流聆聽后的感受。5、教師補充:出示作品分析,同時播放音樂片段。第一段:抒情的慢板,音調深沉婉轉,表達了韓英對母親的深厚感情。第二段:敘述性的慢板,唱出了韓英對苦難身世的回憶。第三段:速度突增快一倍,快板,強烈地控訴了彭霸天對韓英父母的迫害。第四段:快板,昂揚、明朗、有力,表現了共產黨來后……第五段:較快,奔放,是合唱段中最激動人心的部分。6、教師范唱第五段讓學生完成課后練習p32(二)。7、試著跟唱一下第五段。(學生跟唱)相聲是學生所感受興趣的,借此來導入作品,易被學生接受,更能引起學生的注意與學習興趣。通過介紹,拓寬學生的知識面。逐步引入本課主題。初步聆聽,感受、體驗作品的情緒。鼓勵學生各抒起見教師簡單補充,在補充的同時同步播放音樂片段,也可讓學生再次進一步感受與體驗,也可加深其對作品的印象。通過教師的范唱,充分挖掘音樂作品的藝術內容與情感內涵,發揮音樂作品的魅力,引導學生進一步感受作品。為學生進一步的體驗作品打基礎。通過親身跟唱,進一步地體驗作品情感,調動學生積極性,增強學習興趣。三、拓展1.觀看有關的錄像、電影或歌劇片段。 2.導入《飲酒歌》通過兩作品的情緒對比導入。(悲傷 歡快)3.介紹劇情(初步了解威爾第的生平及貢獻) 4.教師范唱一段 5.聆聽作品 6.再現場景 將教室想像成盛大的舞會場面,合著音樂做即興表演。1.通過觀看錄像、電影或歌劇片段的形式,可較好地吸引住學生的注意力和引起他們對作品產生興趣。2.通過兩部作品在情緒上的對比,進行自然地導入,可較好地進行銜接。3.通過簡單地介紹劇情,為后面的欣賞奠定基礎。同時讓學生從中簡單了解威爾第的生平及貢獻,拓寬他們的知識面,增長知識。4.鼓勵學生參與創造性的即興表演,進一步調動學生參與活動的積極性。四、結束1.小結 學生小結,教師補充 2.布置作業:查找有關《卡門》的相關知識與作品。 3.伴隨《飲酒歌》音樂離開教室,愉悅下課。學習如何查找一些資料,并與人交流。與下節課做一銜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