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打擊樂活動《喜洋洋》說課稿
六、說學法
。ㄒ唬┭驖u進法。首先以游戲形式感受樂曲的曲式結構,接著用語言節奏和動作節奏相結合,具體掌握節奏型,最后匹配樂器進行合奏。讓幼兒逐層深、入地了解音樂作品,表現音樂形象,促進了音樂能力的發展。
。ǘ┒嗲绤⑴c法:新《綱要》指出:"幼兒藝術活動是一種手、眼、腦并用的活動,它需要幼兒用多種感官去感知審美對象,用動作和材料的操作去表現自己的思想情感和所見所聞。"因此,活動中我們讓幼兒跳一跳、說一說、看一看、拍一拍、敲一敲等豐富的活動,讓幼兒不知不覺的完成學習目標。
。ㄈ﹪L試法:陶行知先生說過在"做中教,做中學,做中求進步"。 在活動中我們不斷的設障,讓幼兒不斷接受挑戰,如讓幼兒自己嘗試配器、加大鼓、指揮等,讓幼兒通過商量、比較,使思維活躍起來,創造出更合適的演奏方法。
五、說教學程序
1、大環節,第一環節是什么……
2、分為?大環節的理由是:
第一、二個層次是為了第三演奏活動做準備,現就第三個層次重點說明
第三層次:
1、教學目標:
具體的過程是:在說具體過程最好也要盡量交代為什么要有這個小環節,當然不是每個環節都要交代,可以做重點交代
1、組織幼兒復習層次(二)中的隨樂動作,要求幼兒合拍律動。
2、幼兒一邊觀看老師動作,一邊用拍手的方式將隨樂動作的整套節奏型抽取出來。
3、觀看圖形樂譜,進一步了解整體音響的橫向(句子和段落之間)結構和縱向(聲部與聲部之間等)結構。
4、結合圖形樂譜,學習將隨樂動作轉化為身體動作總譜。
身體動作總譜:拍頭、拍肩、跺腳、拍手、右手輪流拍腿。本環節注意指導幼兒掌握好各個身體動作的銜接及右手輪流拍腿的合拍。
5、看老師的指揮,分聲部徒手身體動作總譜,為持樂器合作演奏作鋪墊。
在熟悉掌握總譜的基礎上,進行分聲部徒手練習,練習時重點要求幼兒互相傾聽、相互配合,共同創造出心目中已初步建立的整體音響效果。
在這一步驟中應開始學習看老師如何指揮,首先提出明確要求:"請小朋友來看老師的指揮,指揮到你,你就來做動作。"然后用手勢和眼神以及體態來指揮幼兒練習,可適當的加一些語言提示,要求幼兒根據老師的指揮動作,學習迅速準確地做出節奏動作反應。
6、在教師的指導下幼兒探索配器方案。
7、引導幼兒持樂器練習分聲部打擊樂演奏。
。1)無配樂練習。要求不能隨便發出聲響,要看老師的指揮方可開始演奏,培養幼兒良好的打擊樂器演奏的常規。
。2)持樂器看節奏譜演奏。老師一定要引導全體幼兒注意傾聽,體驗合作演奏的快樂。
(3)加大鼓。讓幼兒討論大鼓應該加在什么地方合適,討論后進行嘗試。
。4)在老師的幫助下,請個別幼兒指揮,集體演奏。老師可鼓勵擔任指揮的幼兒部分改變原定的配器方案。但是,在這一步驟中,因為已進入多聲部樂器演奏,所以每次方案改變后,老師一定要引導全體幼兒注意看指揮并注意傾聽,比較整體音響在結構和情趣上發生了何種變化。
。5)幼兒交換樂器演奏。為了提高幼兒演奏的情緒,可以選幾名幼兒到前面表演,其余幼兒做為樂隊為其演奏。
8、談話,針對演奏中出現的問題及時解決處理。如:幼兒搶拍、還有不看指揮出現演奏錯誤以及不能整齊的開始、結束和樂器音量的控制問題等,體驗相互合作的成功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