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元智能理論在我的教育實踐中的運用
當孩子們對這一活動十分關注后,還不停地從家里帶來相關的書和vcd光盤,寧寧從家帶來一本關于美麗海洋的童話故事《美人魚》,她給小朋友講這個美麗的童話故事,大家都十分喜歡善良的小美人魚,都想來畫一畫美人魚,孩子們發現美人魚的外形十分象小姑娘,下身象美麗的魚尾巴,孩子們很自然地就歸納出了一個小美人魚的外形特征,有的小朋友畫著扎兩個小辨的美人魚:有的畫著長發披肩,還有的畫著短頭發或卷發的,還畫了許多的海洋生物十分可愛,色彩鮮麗,內容豐富,想象大膽。他們還不盡興還要給自己的繪畫作品編個美麗的故事,我把它們記錄下來寫在紙上,孩子們建議裝成一本書放在圖書區。通過孩子們的努力,在圖書區又多了一本書《海洋的故事》。一有時間孩子們就去翻一翻,看一看,還津津有味地與其他小朋友說一說,孩子們對自己的作品很滿意,對自己親手動手制作的故事書十分珍惜,非常有成就感。
《神秘的海洋生物》主題系列活動十分豐富,不能一一列舉,但是在整個活動中我們老師都十分注重對孩子們的觀察、了解他們對某一問題自發性的感興趣的問題,教師要有敏銳的判斷力,善于抓住有價值的活動,層層遞進地開展。在此過程中,自然融入各領域的內容,通過多種形式讓孩子接觸到不同的知識側面。如在主題活動中,和諧地貫穿動手操作與創作,參觀討論與交流等系列活動。從活動效果來看,說明在教育過程中,運用靈活多樣的教育手段,設置多樣化的情景,采用多樣化的活動方式乃至應用多樣的評價手段等,非常有利于正確引導和促進不同個體創新精神和實踐解決問題,發現問題的能力。
二.用多元智能理論,實現對個體幼兒的因材施教。
記得劉寧遠剛來我們班的時候,總是一個人玩,別人問她什么,她總是眼睛看著別處不說一句就走開了,偶爾說幾句有時候也是兇兇的,她爺爺奶奶開學也和我聊過,發現她不少問題,說她:原來很怪,在家長開放半日活動中觀察發現--教育活動或游戲時她不能集中精神,總是四處溜達,平時和孩子們玩不到一塊。他們問我她在園里的情況,我如實地介紹了她的情況,但我告訴他們:"小寧寧十分喜歡看書,詞匯量十分豐富,偶爾給小朋友們說個故事講的特別好,"我還安慰爺爺、奶奶說:"既然她十分愛看書,就多給她看些書吧!書里也有許多知識,我們慢慢來引導她對其他活動的興趣,以及同其他小朋友關系,不能操之過急。"話雖這么說,其實我也很有顧慮,擔心假如小寧寧總是光看書,就會失去許多其他的學習機會,更不能過多的參與到小朋友交往的活動中,她的發展可能會不均衡。
在日常的活動中,我也試著讓小寧寧參與同別人交往的活動,有時她會與別人交流一會兒,可是沒一會兒小朋友就來告劉寧遠的狀了。通過我仔細觀察,我發現她與別的小朋友交往的時間僅限于班里,缺少與別的小朋友友好交往的正確方法。我主動寫家園聯系本,建議家長接孩子回去時,留些時間讓孩子之間多接觸尋找與自己話題相同、興趣相同的小伙伴。在平日的繪畫活動中,畫完畫后我就鼓勵小寧寧根據繪畫內容自己編個故事給大家講講,她自己說得很得意,小朋友聽得也高興,漸漸她對繪畫產生了十分濃厚的興趣。經常到美工區參加繪畫活動。我又找了《螢火蟲找朋友》的故事給孩子們聽,讓小寧寧知道如何做才能找到好朋友。小寧寧也理解到只有我對別人好,別人才愿意對我好,我們一起是好朋友才快樂的道理。我也注意不斷鼓勵小寧寧作畫,小寧寧也十分有創新精神,她大膽地把自己看到的《西游記》在美工區畫了下來,還不時地邀請小朋友一起來做畫,并幫助別人畫不會畫的人物。小朋友接受了小寧寧的幫助,都十分樂意地與她做起了朋友,小寧寧也體驗到了小朋友交往的樂趣,有時小朋友之間發生矛盾,還請小寧寧來介紹介紹應該如何與別人友好交往。在閑暇時,我也總想如何從孩子興趣和需要出發,利用設置活動區和提供學習材料來引導她,以達到促進她全面發展的目的。那就是,把其他的活動融合到小寧寧所感興趣的美工區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