綜合國力競爭教案
3.交通和通信能力 —— 在技術高度發達的信息社會,交通和通訊意味著速度和財富,也
是現代戰爭的致勝因素。沒有交通保障,兵員和兵器就不能迅速及時移動,物質得不到
及時供應,坦克等武器裝備也難以施展威力。
(三)軍事力量
分為:常規軍事力量和戰略核力量兩方面
其中,武器裝備的現代化程度和高科技含量,以及擁有較高素質的戰斗人員,日益成為戰爭勝負的主要因素。
教師可以第一、第二次世界大戰,抗日戰爭,解放戰爭,波黑、阿富汗到海灣戰爭等加以說明。
(四)內政和外交
政府的力量很大程度上決定了綜合國力各要素能否形成合力并發揮最大效能。政府組織、協調和控制能力強,實施效率高,對內政策合民心、順民意,國家發展戰略就能夠得到貫徹,面臨動亂、戰爭等挑戰時也能夠從容不迫。如中國的改革開放政策、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減輕農民負擔等政策。
好的外交政策能夠將潛在的國家力量轉化為政治現實,也能夠為國際貿易和對外經濟活動提供保障。如我國和平共處五項原則、南南合作等外交政策。
(五)科學和技術
從17xx年至今,人類社會經歷的三次技術革命都是由新的生產工具、新能源和新材料的發明或發現引起的。第二次世界大戰后,科技成果轉化為生產力的周期迅速縮短,對各國國力發展的影響更加深遠。
可以生物工程、電子技術、航天工業、新能源新材料的使用;美國的比爾• 蓋茨、中國的袁隆平等。
其實對綜合國力的評價方法有多種觀點,運用不同的評價方法,各國綜合國;各國綜合國力的為此排列會有所差異。如我們教材只重點介紹一種觀點,象美國學者克萊因、德國學者富克斯、我國學者黃碩風、日本官方等都提出了自己的觀點。
二、提高綜合國力的途徑
在很長時期內,世界性戰爭是有可能避免的。為適應形勢需要,各國紛紛調整發展戰略,把提高綜合國力放在首位。如:
美國 —— 以太空軍事、科技開發為突破口,帶動綜合國力均衡發展,
全面增強威懾力量。
日本 —— 技術立國和綜合安全保障,以經濟優勢謀求政治、軍事優勢。
歐盟 —— 政治、軍事、科技和經濟一體化,提高國際戰略格局地位。
俄羅斯 —— 政治、經濟秩序協調發展,力求縮短同美國的差距。
我國作為一個發展中國家,建國50多年來,綜合國力有了很大提高。但與世界主要發達國家比還有相當差距。落后就可能挨打(如美國導彈轟炸我駐南斯拉夫大使館、撞毀我軍用飛機等事件),我們只有加快經濟建設,全面提高綜合國力。增強我國綜合國力的途徑有:
1.堅持改革開放,保持經濟持續快速增長,建設小康社會。
2.實施科教興國和可持續發展戰略。堅持教育為本,加大教育和科技投入,加強基礎理論
研究,增強科技成果轉化為現實生產力的能力。
3.重視農業和農村問題。這是因為我國是一個人口大國,農業問題直接關系到國家的穩定
和發展。
4.實行計劃生育,在進一步控制人口數量增長的同時,積極發展教育和科技,提高勞動力
素質。
5.堅持獨立自主的外交政策,加強同發展中國家的團結和合作,壯大世界和平和安定的
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