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節 農業與區域可持續發展——以東北地區為例
玉米
分布普遍,中部松遼平原最為集中,是我國的“玉米帶”
谷子
分布普遍,比較干旱的西部地區所占比重較大
高粱
松遼平原為主產區
經濟作物
大豆
平原地區最多,北部多于南部
甜菜
主要集中在松嫩平原,其次三江平原
亞麻
黑龍江省產量最多,主要集中在哈爾濱附近3、東北區商品糧基地的建設新中國成立后,國家對東北區的農業進行了大量投資,進行了大規模的農田基本建設,新建了許多大型國營農場,農場耕地面積和技術裝備均居全國各地農場的首位。松嫩平原和三江平原是我國最重要的商品糧基地,三江平原所能夠提供的商品糧比重在全國最大,而且開發歷史短、地廣人稀、土地資源豐富、國營農場密集、農業機械化水平高、勞動生產率高、糧食商品率高,具有較大的開發潛力。4、東北區商品糧基地的綜合開發東北區農業基地的綜合開發,就是要在不斷提高種植業本身生產潛力的基礎上,大力發展養殖業和農產品加工業,使農產品多層次大幅度升值。總結: 搞好商品糧基地和林業基地建設,必須從改善農業生態環境出發,堅持開發和利用、治理和保護相結合,堅持經濟效益、生態效益相統一。這就要求不能通過大幅度開墾荒地、增加耕地面積來發展糧食生產,發揮現有耕地的生產潛力,提高單產是今后實現糧食增產的根本途徑。五、林業開發的現狀與問題1、東北林區在我國林業中的地位(1)全國最大的林區:林地5000萬公頃,占全國林地總面積的1/4上;人均林地超過0.5公頃,是全國人均林地的8倍,森林覆蓋率36%,是全國平均數的3倍,木材蓄積量22.5億立方米,占全國總量的1/3以上。(2)全國最大的木材基地:木材產量約占全國的40%。2、東北林區生產概況東北林區的森林采伐和制材工業發達,其中森林采伐業集中在大、小興安嶺和長白山三大林區。黑龍江省是我國最大的木材生產基地和最大的木材調出省。3、東北林區森林資源的分布
林區
自然條件及森林類型
優勢樹種
大興安嶺林區緯度高,氣溫低,只適宜耐寒樹種生長,屬寒溫帶針葉林
興安落葉松等
小興安嶺林區氣候溫和濕潤,土壤肥沃,適于針闊混交林生長屬溫帶針闊混交林
紅松、水曲柳
長白山林區
紅松、紫椴除上述天然林區外,東北地區還有大面積的人工防護林,分布在東北平原西部,這里是風沙干旱區,林木稀少,風沙危害較重,營造的防護林帶已經成林,是三北防護林體系的一部分。4、東北林區林業開發中的問題(1)采育失調,資源破壞(2)森林覆蓋率下降,生態環境日趨惡化(3)采伐以皆采為主,森林資源浪費嚴重5、森林的合理利用與保護(1)首要任務:培育和恢復森林資源(2)工作重心:要從目前的以原木生產為中心,轉移到以營材為基礎、綜合利用為重點的方向上來。(3)生產方針:保護、恢復、發展并重東北區雖然森林資源優勢顯著,但由于多年的過量采伐,導致可采林木資源銳減并瀕臨枯竭,森林生態受到嚴重破壞,所以必須加強森林資源的合理利用與保護。6、措施:(1)堅持合理采伐(2)積極營造人工林(3)促進珍貴樹種的更新(4)提高木材的綜合利用率(5)加強自然保護區建設7、林業資源的綜合開發(1)東北林區進行森林資源綜合開發的原因①一些林場可采資源基本枯竭或瀕臨枯竭;②一些林區木材不能就地加工,經濟效益很低,產品結構單一;③原木大量外運,造成運輸緊張。(2)綜合開發具體措施①挖掘森林工業發展潛力,發展多層次林產品深加工②發展動植物采集、養殖、栽培技術③發展果園業和柞蠶生產 (3)安圖縣模式:山上建基地,山下搞加工,科技創高效總結:森林的合理利用與保護的具體措施是針對林業生產中的問題而提出來的。如“堅持合理采伐” 是針對“采育失調”提出來的;“積極營造人工林”和“加強自然保護區建設”則是為了解決森林開發中的“林覆蓋率下降,生態環境日趨惡化”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