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旅游資源的綜合評價(相關素材)
(2)世界旅游組織的定義
1963年,聯合國國際旅游大會在羅馬召開。這次大會是當時的國際官方旅游組織聯盟(英文名字的縮寫為iuoto,即現在的世界旅游組織,英文縮寫為wto發起的。
大會提出應采用“游客”(visitor)這個新詞匯。游客是指離開其慣常居住地所在國到其他國家去,且主要 目的不是在所訪問的國家內獲取收入的旅行者。 游客包括兩類不同的旅行者:
——旅游者(tourist):在所訪問的國家逗留時間超過24小時且以休閑、商務、家事、使命或會議為目的的臨時性游客;
——短期旅游者(exc ursionists):在所訪問的目的地停留時間在24小時以內,且不過夜的臨時性游客(包括游船旅游者)。
從1963年開始,絕大多數國家接受了這次聯合國大會所提出的游客、旅游者和短期旅游者的定義以及以后所作的多次修改。
在1967年的日內瓦會議上,聯合國統計委員會提議,應該建立一個單獨的游客類別。旅游者至少要逗留24小時,然而,有些游客外出游覽但于當日返回了居住地,這些人被稱為“短期旅行者(excursionists)”、這類游客包括了不以就業為目的的一日游者、游船乘客和過境游客。短期旅行者很容易與其他游客區分開來,因為他們不在目的地過夜。
三、對國內旅游者的定義
1963年提出的游客(visitor)術語的定義僅僅是針對國際旅游而言,它也適用于國民(國內)旅游。
1980年,世界旅游組織(wto)《馬尼拉宣言》:將該定義引申到所有旅游。巴昂(baron,1989)指出,世界旅游組織(wto)歐洲委員會旅游統計工作組同意,盡管國內旅游比國際旅游的范圍窄一些,但這一術語的使用還是相容的。
四、德國作家黑塞對旅游的定義
德國作家黑塞說,“旅游就是艷遇”。既然是“遇”,自然是遇而不可求。旅 行中的艷遇,陌生的地方,陌生的人,在美景的襯托之下更顯出浪漫情調。艷,奇幻迷離,讓人意猶未盡;遇,一場風花雪月的邂逅,一個怦然心動的瞬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