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歷史選修4 “土耳其之父”凱末爾
① 1919年議會通過《國民公約》,此公約被稱為“新土耳其的獨立宣言”。
②召開大國民議會,組織國民議會政府.親自指揮戰斗,擊敗外國入侵,取得了伊涅紐村戰役和薩卡里亞河戰役的勝利,成為土耳其民族解放戰爭的轉折點。
③ 1923年廢除《色佛爾條約》,簽訂和平條約《洛桑和約》收回土耳其海峽的領土主權。
④宣布成立土耳其共和國
1923年10月,首都設在安卡拉,凱末爾當選首任總統。
3.意義:
① 使土耳其擺脫民族危機,贏得獨立;
② 鼓舞世界殖民地、半殖民地國家民族運動;
軍事勝利對真正解放來說是不夠的,在民族的政治、社會生活中,在民族的思想教育中,我們的指南將是科學和技術,能否成為現代文明的國家,是生死存亡的問題。
―――凱末爾
探究思考:
凱末爾為什么要進行改革?他選擇了一條什么樣的改革之路?
三、領導土耳其(現代化)改革
1、改革原因:
凱末爾認識到,要鞏固獨立革命的勝利果實,就必須振興國家。
2、選擇道路:
走具有西方(資本主義)色彩的現代化道路 。
3、改革內容:
1)政治改革:
①措施:
廢除素丹制度,建立資產階級共和國;
廢除哈里發制度,國家政權世俗化;政教和軍政分離.
②意義:
a.土耳其的封建君權和神權政體變為資產階級共和政體;
b.保障資產階級政權,有利于資產階級民主政治建設與發展
2)經濟改革:
① 措施:a國有化政策 b保護私有財產 c廢除農村的封建義務
②意義:為國民經濟現代化奠定了初步基礎.
3)文化教育改革:
①措施:
a.教育改革:關閉教會學校,推行世俗教育和義務教育
b. 文字改革:阿拉伯字母→拉丁字母,拼寫土耳其語
②意義:提高了國民文化水平,培養了大批人才;為以后融入西方社會準備了條件。
4)社會生活改革:
①措施:
a.禁止一夫多妻制;
b. 女子除去面紗,提倡男女同校,給婦女以選舉權。
②意義:
廢除了舊的習俗,有利于社會的發展和進步。
思考:凱末爾的改革起了怎樣的積極作用?又有何局限性?
4.性質:資產階級性質的社會改革運動
5.特點:世俗化、西化、全面徹底、影響深遠。
6.評價:
①積極:促使土耳其走上國家復興和現代化的道路,30年代,土耳其成為世界上工業增長速度最快的國家之一,為經濟現代化奠定基礎,有利于鞏固國家政權。它代表了土耳其民族資產階級的利益和要求,有利于社會生產力的提升;并使國民素質得到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