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歷史科學技術
第六章 現代科學技術和文化第一節 科學技術
教學目的
[基礎知識]第三次科學技術革命出現的條件和內容;第三次科學技術革命的特點:第三次科學技術革命的影響。
[理論認識]
1.鄧小平同志提出的“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的科學論斷,是被第二次世界大戰以來的科學技術和生產的發展實踐所證實的真理。
2.第三次的科學革命對每一個發展中國家來說,既是機遇,又是挑戰。激發學生樹立遠大理想,刻苦學習,抓住機遇,迎接挑戰。在第三次科技革命的世界性浪潮中,以自己的聰明、才智,為中華民族在21世紀的騰飛,做出應有的貢獻。
[培養能力]
1.通過引導學生對第三次科技革命的特點。影響等問題的分析,培養學生概括、歸納問題的能力。
2.通過引導學生對三次科技革命的對比分析,培養學生比較分析問題的能力。
重難點:第三次科技革命的特點和影響
教法設計:投影、多媒體,講述,學生介紹
教學過程
[導入新課]
我們在上個學期學習了17世紀至20世紀初的自然科學和文學藝術,今天這節課開始,我們來了解一下20世紀中期之后的現代科學技術和文化。
引導學生閱讀本章導言,指導學生把引言部分劃分為四個主要內容:(一)從時間、內容、影響三個方面概述第三次科技革命。(二)闡明了學術上各學科之間互相滲透的新特點,新的學術思潮不斷涌現。(三)著重介紹世界性教育改革出現的新背景。(四)從以蘇聯為代表的社會主義文學,獨具特色的亞、非、拉美文學,具有眾多思想潮流的西方文學藝術等三個方面,論述了現代文學藝術呈現出的多元化特點。同時指出現代文化呈現出的多元化的特點,教育戰略地位的日益突出都是由于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影響。我們先來學習第一節“科學技術”。
講授新課
一、第三次科技革命的興起和發展
[提問]新科學技術革命興起的時間?
1.第三次科技革命興起的時間:20世紀四五十年代,即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后。
同時指出這次科技革命與前兩次工業革命不同,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浪潮至今并未終止。興起的標志是什么呢?
2.第三次科技革命興起的標志:以原子能技術、航天技術、電子計算機的應用為代表,還包括人工合成材料、分子生物學和遺傳工程等高新技術。可以要求學生看課本的插圖《第一臺電子計算機》、《克隆羊“多利”》以及表格《二次大戰期間和戰后出現的部分新科學技術》。這些圖表形象直觀地反映了第三次科技革命的主要成果,這些成果基本上涉及到了第三次科技革命的主要領域。
科技革命的興起都有著重要的歷史條件,我們已經學過了兩次工業革命興起的歷史條件,下面我們一起來完成下列圖表。
3.第三次科技革命興起的歷史條件(板書)
前提 資本 勞動力 技術 市場
第一
次工
業革
命 資產階級統治在英國的確立 海外貿易、
奴隸貿易和
殖民掠奪積
累了大量資
本 圈地運動的
進一步推行
造成了大批
雇傭勞動力 工場手工業的發展積累了一定的生產技術 18世紀中葉英國成為世界上最大的資本主義殖民國家,國外市場急劇擴大
第二
次工
業革
命 資本主義制度在世界范圍內確立 資本積累和
對殖民的肆
意掠奪積累
了大量資金 自然科學取得突破性進展 世界市場的出現和資本主義世界體系的形成,加大了對商品的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