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會主義建設道路的初期探索
作為一個曾經對世界產生過巨大影響的超級大國,蘇聯在20世紀探索了一條國家發展的新道路。這一前所未有的社會實踐,究竟是如何進行的呢? 本節課我們一起來探究它的歷程。
【新課導航】
第一課時:社會主義建設道路的初期探索
一、危
一、 難時刻顯身手——戰時共產主義政策
師:俄羅斯是一個崇尚英雄、需要英雄,同時也是英雄輩出的民族。在歷史上,政治家的個性氣質曾決定性地影響了整個國家的命運。彼得大帝的改革,拉近了俄國和當時歐洲強國的距離;葉卡捷琳娜二世的改革,造就了一大批獨立思考的俄羅斯知識分子;而列寧對革命的執著,則使這片土地勇敢地承擔起為人類開拓新航道的歷史重任。那么,他是如何探索社會主義的道路的呢?蘇維埃政權建立后,又面臨什么樣的形勢呢?
【系列導讀材料ⅰ】探究活動一——戰時共產主義政策的背景
材料一:1918年夏天,蘇維埃已被戰火包圍,紅旗只在1/4的國土上飄揚,全國3/5的人口在勢力控制之下,即使在蘇維埃政權管轄的地區,恐怖和破壞活動也十分猖獗,8月30日,恐怖分子刺殺了彼得格勒肅反委員會主席烏里茨基。同一天在莫斯科又謀刺列寧,列寧身受重傷。
材料二:俄國的經濟情況極為糟糕,重要的糧食、燃料和原料產地均被敵人奪走,生活必需品嚴重匱乏,以至城市人口每兩天才領到1/8磅面包。
材料三:1918年5月,5萬多人的捷克斯洛伐克軍團在協約國的支持下發動叛亂。1919年開始,協約國發動3次大規模武裝進攻;1919年3月,西伯利亞的前沙皇俄國海軍上將高爾察克在英國支持下向紅軍發動進攻;1919年夏到1920年初,以前沙皇將軍鄧尼金指揮的白軍為主,英法等國派軍隊參戰,從南方向莫斯科發動進攻;1920年4月,協約國慫恿波蘭軍隊進攻蘇俄。
師:蘇維埃政權建立后,面臨什么樣的形勢呢?
生:(1)國內武裝叛亂和外國干涉軍的聯合進攻(2)3/4國土被敵人所占(3)經濟情況極為糟糕。總之:蘇維埃政權面臨危機(多個學生歸納)
(學法指導:(1)初讀材料,對材料初步了解(2)精讀材料,帶問題讀,獲取重要信息。并要求在材料中劃出關鍵字句。(3)組織答案,要求:語言簡練、條理清晰。古人說:“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教方法,培養探究能力,講究“論叢史出,史論結合”)
師:在這樣的非常時期、危難時刻,為了鞏固新生的政權,列寧實行了非常政策——戰時共產主義政策。
探究活動二——戰時共產主義政策的內容
師:完成表格填空,識記該政策的主要內容
背 景
內容 農業
工業
流通
分配
評價
情景探究:
師:情景描繪:1920年,一位瘦弱的老農坐在街道一個偏僻的角落里,面前擺著兩個裝滿土豆和小麥的袋子,顯然是在兜售自產的農產品,類似于“擺地攤”。老農似乎有所顧慮,經常四處張望。同學們能找出上述場景中的不正常之處嗎?
(一石激起千層浪,學生議論紛紛。設置情景,激發興趣,然后提出問題,引導學生思考,自然引發學生追問“為什么”?得出政策損害了農民的利益。)
師:那么,戰時共產主義政策的實施是利大于弊還是弊大于利呢?下面有請雙方各派1號選手闡述自己的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