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節中國古代科學技術成就學案
(2) 知識積累:
①春秋戰國時期,制作火藥的原料硫磺、硝石已經為人們所熟知。
②《神農本草經》中,硫磺、硝石都被列為重要的藥材,對炭、硫、硝三種物質性能的認識
③東晉葛洪的《抱樸子•仙藥》中已提到“火藥”
2.火藥的應用
(1)唐末至宋初的戰爭中,已經開始使用火藥箭。
(2)北宋時除了火藥箭外,還發明了火炮、火球、火蒺藜;《武經總要》記錄了當時多種火藥配方。
(3)明朝時創造了早期的自動爆炸的地雷、水雷和定時炸彈,這些火藥武器在當時都是世界上最先進的。
3.影響:
(1)改變人類作戰的方式:冷兵器時代進入熱兵器時代
(2)對歐洲資產階級革命的影響:成為資產階級戰勝封建勢力的重要武器。
(四)印刷術的進步
1.印刷術的進步:
(1)隋唐:雕版印刷術的發明
19xx年在敦煌發現的《金剛經》卷子,證明我國在唐朝時已掌握了雕版印刷技術!督饎偨洝肪碜邮瞧袼澜缟献钤绲挠忻鞔_刊印日期的印刷品。
(2)活字印刷術的發明
①發明:北宋平民畢升創造了活字印刷技術,實現了印刷史上的一大革命。
②作用:節省了雕版的費用,提高了印刷效率,以經濟、方便的形式推進了文化的傳播。
(3)活字印刷術的改進:
①元代王禎成功創制木活字,又發明了轉輪排字盤;
②明代中期,銅活字在江蘇無錫、蘇州、南京等地得到較多應用。
2.印刷術對歐洲產生的影響
(1)推動了印刷術的進步:14世紀末歐洲出現了木版雕印的印刷品;1450年前后,德國出現了受中國活字印刷術影響而制成的金屬活字,用以印刷書籍。
(2)推動了社會進步:為歐洲走出黑暗的中世紀以及文藝復興運動的出現準備了條件。
二、古代科技發展的原因是什么?
提示:可以從政治、經濟、文化傳統、思想、對外和民族交流、科學家個人角度去分析。
1、源泉:我國古代人民積累的豐富的知識經驗,成為了古代科技發展的源泉。
2、政治:中央集權制度為科技穩定的發展提供了條件。
3、經濟:中國古代社會生產力的發展,這為科技的進步提供了經濟基礎。
4、政策:政府出于鞏固統治的需要對科技也給予一定的關注。
5、教育:中國古代教育的發展,為科技的發展奠定了人才基礎。
6、對外交往:中國古代對外交往的發展也使中國古代科技能吸收其他國家地區人民的智慧,得以進一步發展。7、中國古代科學家探索精神是中國古代科技發展的重要因素。
三、明清時期科技衰落的原因:
1、經濟:到了封建社會后期,封建小農經濟,限制了對生產力發展的需要,使科技的發展缺乏足夠的動力;
2、政治:君主專制的加強
3.中國 “重道輕器”的文化傳統輕視科技發展
4.思想:明清時期的教育專制尤其是八股取士,使中國古代科技發展缺乏必要的人才
5、對外:封建統治者推行的 “閉關鎖國”政策,限制了對外交流,阻礙了中國古代科技的發展。
總之,封建制度的日益腐朽導致了中國古代科技在16世紀以后走向衰落
四、中國古代科學思想
1.進步性
(1)孔子提倡“多聞闕疑,慎言其余”;又說“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這些觀點都是符合現代科學原則的。
(2)中國古代思想中講究天人合一,尊重自然,重視完善人和自然的關系是有合理意義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