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單元 中國傳統文化主流思想的演變教案
2、客觀評價
一方面遏制了學術思想的自由發展,另一方面隨著儒學地位的上升,漢王朝加強對文化教育的重視,促進了歷史文化的發展。
三、儒學成為正統
1、漢武帝創建太學,建立郡國學校
2、太學興立的標志和影響
(1)太學的建立是漢王朝對文化教育的重視的表現之一,標志著儒學教育的官方化和制度化。
(2)太學的興立,帶動了民間積極向學的風氣,對文化的傳播起了重要作用,為普通地主階層子弟入仕提供了機會。
(3)太學生接受儒學教育,其中的民本思想對他們的觀念傾向有一定的影響,東漢形成了太學清議的政治現象。當時太學的議政運動,使黑暗的政治勢力被迫有所收斂。
建議教師在講授時,充分利用課本已有資源如“史學爭鳴”、“學習思考”等,讓學生在獨立思考的基礎上,相互交流學習,使自己的認識、理解和分析更接近真實與客觀。
四、小結:通過對漢代起占主導地位的儒學與早期儒學加以比較,了解中國古代傳統文化主流思想的演變是一個不斷吸納各派觀點的過程,以此來把握中國傳統思想文化的發展趨向。
(四)反思總結,當堂檢測。
(五)發導學案、布置預習。
我們已經學習了儒家思想在漢武帝時成為封建社會的正統思想,儒家思想在以后的歷史長河中又是怎樣發展的呢?下節課我們一起學習“宋明理學”
九、板書設計
一.從“無為”到“有為”
二.“罷黜百家,獨尊儒術”
三、儒學成為正統
十、教學反思
本課的設計采用了課前下發預習學案,學生預習本節內容,找出自己迷惑的地方。課堂上師生主要解決重點、難點、疑點、考點、探究點以及學生學習過程中易忘、易混點等,最后進行當堂檢測,課后進行延伸拓展,以達到提高課堂效率的目的。
必修三第一單元第2課 “罷黜百家,獨尊儒術”
課前預習學案
【預習目標】
漢代儒學成為正統思想的背景.特點.內容.作用.措施
【預習內容】
一、背景
(1)漢初,統治者吸取“無為而治”的思想,采取 的政策。
(2)漢武帝時.社會潛伏著危機( 、 、 威脅著西漢的穩定)
的政治思想成為時代的需要。
二、提出
(1)特點:把 、 和陰陽五行家的思想糅合到儒家思想中。
(2)內容①提出“ ”和“罷黜百家,獨尊儒術”的主張。
②宣揚“ ”.并提出“天人合一“和“天人感應”學說。
③提出為人處世的道德標準.后人歸納為“ ”。
(3)作用:有利于鞏固君權.維護統治秩序,對扭轉內外松弛的局勢十分有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