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單元 中國傳統文化主流思想的演變教案
a.①②③④ b.①②④ c.①②③ d.②③④
7.董仲舒在《春秋繁露•深察名號》中認為:天生民性,有善質而未能善,于是為之立王以善之,此天意也。以下對這一思想理解最準確的是
a.主張“罷黜百家,獨尊儒術” b.感嘆人性本惡,呼喚王道
c.建議以禮人法,以禮入俗 d.主張民性本善,君權神授
8.“董仲舒……開啟了儒學神學化、儒學宗教化、孔子教主化的進程”,最能體現這句話的思想是
a.“罷黜百家,獨尊儒術” b.“天人感應”“天人合一”
c.“春秋大一統” d.三綱五常
課后練習與提高
閱讀下列材料,根據要求回答問題
材料一 子曰:“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眾星拱之。子為政,焉用殺”子日:“恭而無禮則勞,慎而無禮則葸(膽小怕事),勇而無禮則亂,直而無禮則絞。”
——《論語》
(1)根據材料概括孔子的政治主張。孔子當時是怎樣傳播自己的思想主張的?
材料二 (李斯上奏) “非秦紀皆燒之,……天下敢藏有《詩》、《書》、百家語者,悉詣守尉雜燒之;有敢偶語詩書者棄市;以今非古者族……”
——司馬遷《史記》
材料三 (董仲舒建議)“《春秋》大一統者,天地之常經,古今之通宜也。今師異道,人異論,百家殊方指意不同,是以上亡以持一統;……臣愚以為諸不在六藝之科,孔子之術者,皆絕其道,勿使并進……”
———董中舒《對策》
(2)材料2和材料3對待孔子學說(儒學)的態度各是什么?當代史學家馮天瑜稱董仲舒為當時的“群儒之首”,董仲舒對儒學的貢獻主要體現在哪兩個方面?
材料4:言論一:“天理人欲,不容并立”,“天理存則人欲亡,人欲勝則天理滅”,應“遏人欲而存天理”。言論二:“夫:人者,天地之心,天地萬物,本吾一體者也。生民之困苦荼毒,孰非疾痛之切于吾身者乎?不知吾身之疾痛,無是非之心者也。是非之心,不慮而知,不學而能,所謂:良知也。”
(3)指出言論一、二各是誰的觀點?并概括各自的核心思想。
(4)依據上述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分析儒家思想長盛不衰的原因。
參考答案
【預習內容】
一、與民休息 諸侯國勢力日益膨脹 土地兼并劇烈 匈奴為患 積極有為
二、道家 法家 君權神授 三綱五常
【當堂檢測】
1.【解析】 本題考查學生的分析理解能力。由題干可知,如果君主的行為有過失,上天就會提前警示,這是董仲舒新儒學中“天人感應”的觀點。“君權神授的觀點說明君主的地位是不可動搖的!敬鸢浮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