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課 明清之際的進步思想學案
材料二:“五畝之宅,樹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雞豚狗?之畜,無失其時,七十可以食肉矣。百畝之田,勿奪其時,八口之家可以無饑矣!险咭虏橙猓杳癫火嚥缓,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孟子• 齊桓、晉文之事》
材料三:“天有喜怒之氣,哀樂之心。與人相副(符),以類合一,天人一也!薄疤熳邮苊谔,諸侯受命于天子,子受命于父,臣妾受命于君,妻受命于夫。諸所受命,其尊皆天也”
——董仲舒《春秋繁露》
材料四:“今也以君為主,天下為客,凡天下之無地而得安寧者,為君也。是以其未得之也,屠毒天下之肝腦,離散天下之子女,以博我一人之產業,曾不慘然!曰‘我固為子孫創業也’。其既得之也,敲剝天下之骨髓,離散天下之子女,以奉我一人之淫樂,視為當然,曰‘此我產業之花息也’。然則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古者天下愛戴其君,比之如父,擬之如天,誠不為過。今也天下之人怨惡其君,視之如寇仇,名之為獨夫,固其所也……”
——黃宗羲《明夷待訪錄•原君》
回答:
(1)依據材料一、二說明,兩段材料反映了孔子、孟子怎樣的政治主張?這些主張為什么在春秋戰國時期未被統治者重視?
(2)依據材料三、四,兩段材料對君主統治的看法有何不同?導致兩者看法不同的主要歷史原因是什么?
(3)中國古代思想源遠流長,影響深遠。批判地繼承,是我們對待古代思想遺產的正確態度。上述材料中所體現的觀點,對當前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有何借鑒意義?
10.岳飛以“精忠報國”之精神為后人稱道,顧炎武以“天下興亡,匹夫有責”的抱負激勵世人。試分析這兩種思想的異同點,并結合時代背景對兩種思想作簡要評價。
參考答案
知識結構填充:
八股取士 商品經濟 陰陽 黃宗羲 顧炎武 王夫之 工商皆本 考證學術 顧炎武
限制君權
鞏固與拓展答案:
一、 選擇題:
題號 1 2 3 4 5 6 7 8
答案 c a b c b d c b
二、非選擇題:
9.(1)孔子反對苛政,體現了“以德治民”的政治主張;孟子強調統治者應不奪農時,鼓勵農民發展生產,體現了“政在得民”的政治主張。
春秋戰國時期,諸侯爭霸,政局動蕩,儒家的這些政治主張不利于爭霸的需要,也無助于實現統一,所以被統治者所冷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