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課 西方人文主義思想的起源
3、代表人物:蘇格拉底
蘇格拉底,前469年—前399年,古希臘著名哲學家,他和他的學生柏拉圖及柏拉圖的學生亞里士多德被并稱為“希臘三賢”。他被后人廣泛認為是西方哲學的奠基者。出身于雅典城不遠的一個石匠兼雕刻匠家庭,曾經自幼隨父學藝,后來,當過兵,曾經三次參戰。大約在40歲左右蘇格拉底出了名,并進人五百人會議。大約公元前399年,蘇格拉底因“不敬國家所奉的神,并且宣傳其他的新神,敗壞青年”的罪名被判有死罪。在收監期間,他的朋友買通了獄卒,勸他逃走,但他拒絕了,他認為自己必須遵守雅典的法律,因為他和國家之間有神圣的契約,他不能違背。這體現了捍衛人的理性尊嚴和思想自由的原則。后來在獄中服毒受死,終年7o歲。
※軼聞趣事:“蘇格拉底的妻子”是悍婦、壞老婆的代名詞。她是個心胸狹窄,性格冥頑不化,喜歡嘮叨不休,動輒破口大罵的女人,常使蘇格拉底困窘不堪。一次,別人問蘇格拉底“為什么要娶這么個夫人”時,他回答說:“擅長馬術的人總要挑烈馬騎,騎慣了烈馬,駕馭其他的馬就不在話下。我如果能忍受得了這樣女人的話。恐怕天下就再也沒有難于相處的人了。”據說蘇格拉底就是為了在他妻子煩死人的嘮叨申訴聲中凈化自己的精神才與她結婚的。有一次,蘇格拉底正在和學生們討論學術問題,互相爭論的時候,他的妻子氣沖沖地跑進來,把蘇格拉底大罵了一頓之后,又出外提來一桶水,猛地潑到蘇格拉底身上。在場的學生們都以為蘇格拉底會怒斥妻子一頓,哪知蘇格拉底摸了摸渾身濕透的衣服,風趣地說:“我知道,打雷以后,必定會下大雨的。”
4、意義:
①蘇格拉底對人性本身的研究,是人類精神覺醒的一個重要表現,他使哲學真正成為一門研究人的學問。 。
②崇尚真、善、美。鼓舞人們追求真理和知識。對西方哲學和科學教育起了重要的啟蒙作用。
※蘇格拉底與孔子的比較
有人說,蘇格拉底和我國的孔子有若干相似的地方,甚至有人將他比作希臘的孔子,將他的學生柏拉圖比作希臘的孟子。因為從若干的事實對照起來看,蘇氏和孔子確有多少類似之處。
第一,他們倆出生的時代很接近。蘇格拉底生于公元前469年(我國周元王七年),正是中國孔子死后十年的光景,兩人活的歲數幾乎相同,孔子享年七十三歲,死于周敬王四十一年(公元前479年);蘇格拉底于公元前399年(周安王三年),七十歲的時候被迫服毒而死。
第二,他們的容貌都談不上好看。據說孔子名丘,因為他生來就有一個高聳突出的前額而得名,這一個不大相稱的面龐,談不上英俊和瀟灑;至于蘇格拉底的相貌,據威爾杜蘭在其所著《西洋哲學史話》里的記載,說他有光禿禿的頭,大大的圓臉,深陷的眼眶,寬闊而朝天的鼻子,活像一個挑夫。有的書上更說他有一個便便的大腹,如此這般的一幅古怪相,再配上蹣跚的腳步,自然是夠難看的了。
第三,他們生的時代也很相似。孔子適在周室衰微的春秋時代,五霸跋扈,諸侯兼并,動亂頻仍,民不聊生,他寢不安席,棲棲遑遑,周游列國,思索以行其道。蘇格拉底出生在雅典,當時的希臘半島,也是城邦紛立的時代,較強的是雅典和斯巴達,如果沒有外侮的入侵,各城邦間的紛爭總是接連不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