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第一次世界大戰后的資本主義世界學案
4.關于綏靖政策
第二次世界大戰前夕,以張伯倫(英國首相)和達拉第(法國總理)為代表的英法美統治集團對德、意、日法西斯的侵略奉行的妥協、退讓、姑息、縱容的外交政策。
20世紀30年代,德、意、日三國法西斯瘋狂擴軍、擴張和侵略,嚴重威脅和侵犯了英、法、美的既得利益和霸權地位。英、法統治者不敢與德、意、日正面對抗,為茍安一時并維持現狀,便犧牲弱小國家利益,與侵略者妥協,達成歐洲問題的“總解決”。同時,企圖推動德國法西斯進攻蘇聯,使“禍水東引”。1938年秋,英法德意迫使捷克斯洛伐克接受的《慕尼黑協議》就是綏靖政策典型表現。
綏靖政策無法滿足法西斯的侵略野心,加速了第二次世界大戰的發生。
【疑難解析】
例1 根據1931年的威斯敏斯特法,英國( )
a.承認愛爾蘭南部26郡享有自治權
b.放松了對自治領的政治控制
c.削弱了自治領的經濟聯系
d.允許各自治領脫離英帝國
分析:本題考查學生對歷史知識的再認和再現能力。該法允許加、澳、新、南自治領獨立。
答案:d
例2 第一次世界大戰后從原奧匈帝國獲得領土的新成立的國家是( )
a.捷克斯洛伐克 b.羅馬尼亞
c.波蘭 d.保加利亞
分析:該題考查學生對歷史地圖和相關知識的再認再現能力,應排除羅、波、保三國。
答案:a
例3 20世紀30年代,美國羅斯福政府推行新政。據此回答(1)—(2)題:
(1)其經濟政策的重要內容有( )
a.提高儲蓄利率,吸納民間資金
b.限制進口,實行進口替代工業政策
c.實行計劃經濟
d.擴大內需,刺激生產
(2)當代主要資本主義國家采取的經濟政策中與羅斯福新政基本內容相同的是( )
a.推行國有化
b.加強政府對經濟的宏觀管理
c.制定經濟計劃
d.加大科技投入
分析:本組題考查學生分析比較能力。(1)題a、b、c項不準確,而d項屬于全局性政策。(2)題要求比較得出政府宏觀干預經濟活動結論。
答案:(1)d (2)b
例4 確切地說,西班牙內戰是一場( )
a.西班牙人民反對國內法西斯勢力的革命戰爭
b.有外部力量參加的反法西斯民族革命戰爭
c.西班牙人民的反對外國法西斯勢力的民族革命戰爭
d.法西斯國家和反法西斯國家的公開較量
分析:本題考查學生對最佳選項的分析辨認能力。共產國際參加了這場西班牙人民反法西斯戰爭。
答案:b
例5 概括指出凡爾賽——華盛頓體系中協約國列強的相互關系并舉例說明。試分析這一體系為什么不能長久維持世界和平。這一體系是如何被打破的?
分析:屬“小切口,深分析”問題。以凡爾賽—華盛頓體系中協約國列強的相互關系為切口,進而分析其“不能長久維持世界和平”的原因,認識這一體系崩潰的必然性,最后再以史實說明“這一體系如何被打破的。”
答案:列強的相互關系主要有兩方面。其一是為分贓和稱霸而互相爭奪。例如英國反對法國過分削弱德國的主張,并拒絕法國關于結盟的提議;美國和日本在中國和遠東進行激烈爭奪等等。其二是為了共同利益而互相勾結。例如共同策劃對蘇經濟封鎖和武裝干涉;通過《九國公約》共同支配中國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