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第一次世界大戰后的資本主義世界學案
因為這一體系的實質是帝國主義重新瓜分世界。列強間的利益沖突以及戰勝國和戰敗國的尖銳矛盾,最終必將打破暫時的均勢,破壞世界和平。
1935年德國無視凡爾賽和約的規定,實行普遍義務兵役制,后又出兵萊茵不設防區。日本違反《九國公約》,妄圖吞并全中國,1933年退出國際聯盟。凡爾賽——華盛頓體系隨之瓦解。
例6 分別指出30年代發生在中國、埃塞俄比亞、西班牙的反法西斯局部戰爭的時間、主要特點和意義。概括說明這些局部戰爭為什么未能遏制第二次世界大戰的爆發。
分析:本題主要考查歸納問題和分析原因的能力,重點在主要特點和未能遏制二戰原因。考生應概括中、埃、西三國人民的反法西斯斗爭。
答案:中國1931年開始的抗日戰爭。它是中國人民由局部戰爭發展為全國性全民族團結的民族解放戰爭,是世界現代史上最早的反法西斯戰爭,是國際反法西斯斗爭的重要組成部分。中國人民單獨抗擊日本侵略軍,鼓舞了世界人民的反法西斯斗爭。埃塞俄比亞1935——1936年抗意民族解放戰爭。它是非洲地區最早的反法西斯戰爭。它不畏強暴,堅持抗敵的精神,給世界人民以寶貴的啟迪。西班牙1936——1939年的局部戰爭。它是由西班牙內戰演變為人民反法西斯的民族革命戰爭的。它牽制了德意法西斯的侵略活動,支持了世界人民的反法西斯斗爭。30年代的局部戰爭中三國人民打擊了國際法西斯的侵略勢力,但在很大程度上處于孤立無援的不利地位;由于一些大國的縱容綏靖,中立自保,國際上未能形成反法西斯的統一力量,遏制法西斯發動世界大戰的圖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