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歷史自然科學教案
近代自然科學是在資本主義創造的物質文明的基礎上發展的,社會經濟的需要是科學發展的主要動力。
自然科學的成就反作用于生產,指導技術革命、開發自然資源,為社會創造了巨大的物質財富。因此,科技是第一生產力。
自然科學在反對封建迷信的斗爭中,又起到了巨大作用。
理解和認識自然科學與資本主義經濟發展、資產階級思想之間的辯證關系。
近代自然科學是資本主義經濟發展的結果,經濟上的需要是科學發展的主要動力,為科學的發展提出越來越多的新課題和更有利的條件;科學又反作用于生產,對社會生產力的發展起著越來越大的推動作用,為資本主義制度的鞏固和完善提供了更強大的物質基礎。近代自然科學為反對封建迷信,為啟蒙思想甚至科學社會主義的產生提供了科學依據。
自然科學的重大理論突破在現代社會發展中的先導、革命作用。
在18世紀工業革命時期,是“生產手段的革命”促進生產力發展進而導致社會變革,隨后,自然科學的革命作用日益重要。自然科學理論的突破導致技術革命,新技術與生產結合,促進社會生產力的發展。自然科學發現了新的物質,揭示了新的規律,導致了一些全新的生產部門的產生。科學技術成為現代生產力的先導。
認識近現代自然科學發展的三個階段。
近現代自然科學的發展,大體經歷了三個階段:
①興起階段:17世紀近代數學建立、牛頓力學體系創立、近代化學創立、近代生物學創立等,都體現了這個階段的特點。
②綜合化階段:19世紀前期電磁感應現象的發現,綜合了電和磁的關系,并取得了電磁關系研究的飛躍。分子-原子結構學說的確立、化學元素周期律的發現、達爾文生物進化論的提出、愛因斯坦相對論的創立等,都是各學科發展過程中綜合化的表現。
③飛躍階段:20世紀四五十年代新技術革命興起,科技的各個領域都有突破性的進展,而且整體化、綜合化的程度更高,出現了許多新科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