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歷史古代中國的科學技術與文化教案
c中唐的白居易,主張“文章合為時而著,詩歌合為事而作”,創作了大量平實淺近、針砭時弊的諷喻詩。
宋詞:到了宋代,隨著商業的發展,城市的繁榮,市民數量的不斷增加,能夠歌唱的詞更適應市井生活的需要,受到市民歡迎。于是,詞成為宋代文學的主流形式和標志。著名的詞作家有婉約派的柳永、李清照,豪放派的蘇軾、辛棄疾(南宋)等。
元曲:到元代,散曲與元雜劇一起,合稱為元曲。元曲以關漢卿、馬致遠等人的創作成就最高。
明清小說:明清時期,一方面專制中央集權進入強化階段;另一方面經濟領域出現了一些新的氣象,手工業、商業繁榮,資本主義萌芽出現,市民階層擴大,為小說創作提供了豐富素材。為適應市民階層的需要,小說創作進入蓬勃發展的階段。明清小說數量繁多,體裁多樣,表現手法豐富,以《三國演義》(羅貫中)、《水滸傳》(施耐庵)、《西游記》(吳承恩)、《紅樓夢》(曹雪芹、高鄂)四部長篇小說最為著名。此外,文言短篇小說集《聊齋志異》(蒲松齡)和諷刺小說《儒林外史》(吳敬梓)也是膾炙人口的名作。
3、漢字與中國書畫
了解漢字的演變
起源:漢字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六千多年前的“圖畫文字”,商代形成了完整的體系。
演變:a演變過程為:甲骨文、大篆、小篆、隸書、楷書。
b演變的總趨勢:由繁到簡。
了解古代中國著名的書法家
書法與漢字相伴而生。中國書法兼具審美功能與實用功能,主要書體有篆書、隸書、楷書、行書、草書等。
楷書:具有實用價值。魏晉時期的鐘繇、王羲之;唐代的歐陽詢、顏真卿、柳公權。
草書:具有極高的審美價值。東晉王羲之、王獻之;唐代的張旭、懷素等。
行書:兼具楷書的規矩和草書的放縱,既有審美價值,又具有實用價值。東晉王羲之、唐朝顏真卿、北宋蘇軾、元代趙孟頫、明代文征明等。王羲之(“書圣”)的《蘭亭序》被譽為“天下第一行書”, 顏真卿的《祭侄文稿》為“天下第二行書”。
3、中國的戲劇藝術
了解京劇的產生
a形成:清朝道光年間,徽劇與漢劇互相融合,兼收其他民間曲調的唱腔、劇目和表演方式,形成了一個新劇種,后來稱為京劇。
b成熟:同治、光緒年間,京劇走向成熟,涌現出程長庚、譚鑫培等號稱“同光十三絕”的著名藝人。
c傳播:民國以來,京劇又逐漸走向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