穆罕默德阿里改革的主要內容
②沒收違規(guī)的宗教地產,打擊宗教勢力; 原因:宗教長老階層是埃及的特權階層,他們在反對英法殖民侵略、推翻馬木路克統(tǒng)治和穆罕默德•阿里上臺過程中,都發(fā)揮過重要作用,但勢力也日益膨脹。長老階層原來就有許多宗教地產,又奪得了許多原屬馬木路克的土地,逐漸成為驕奢淫逸的封建主,引起人民的不滿,也對穆罕默德•阿里的政權構成了威脅。措施:18xx年,穆罕默德•阿里頒布法令,規(guī)定宗教地產不再享有免稅權,對宗教地產的證件重新查驗,把那些沒有地契或地契不合規(guī)格的宗教地產收歸國有。接著,措施開展土地普查,沒收了許多違規(guī)的宗教地產。這些措施打擊了宗教勢力,削弱了宗教對政治的影響。
措施:18xx年,穆罕默德•阿里下令正式廢除包稅制,將全部包稅地收歸國有。他將其中一半土地分配給王公貴族、政府官吏和地方豪紳,這些人成為新的封建地主,構成了穆罕默德•阿里政權的統(tǒng)治基礎,另一半土地作為官田租給農民耕種。同時,他還改革賦稅制度,將各種捐稅折合為單一的土地稅,并按土地等級制定了不同的征稅標準。此后,又進一步改革了土地制度,承認土地占有者有轉讓和抵押土地的權利,確立了土地私有制度。
影響:這樣,穆罕默德•阿里消除了馬木路克和長老階層對政權的威脅,鞏固了統(tǒng)治基礎,為進一步的改革創(chuàng)造了條件。
【備課資料】長老階層
長老的含義:這里所謂的“長老”指的是伊斯蘭教長老,是伊斯蘭教最高教職稱謂,是對德高望重、學識淵博的學者的尊稱。不同時代、不同教派互有差異。約始自11世紀,原為榮譽稱號,后為國家任命的最高教職。 長老階層則是擁有伊斯蘭教最高教職的這一部分人,他們自成系統(tǒng),不從政府領取薪俸,而以當?shù)氐淖诮坍a業(yè)為生。長老階層在十八世紀埃及社會中,是最活躍、最富裕的社會階層之一,在埃及人民中間處于“領導”地位,并在馬木路克執(zhí)政期間和法國人統(tǒng)治時期,在政治上起到了有益于人民的作用。19世紀初,這個階層的作用得到了最大的發(fā)揮。正是這些長老,在擁立穆罕默德•阿里一事中起了最大作用;但是,長老的政治勢力也有很大發(fā)展,
二、促進經濟發(fā)展
政權穩(wěn)定以后,穆罕默德•阿里在農業(yè)、工業(yè)、商業(yè)等經濟領域推行了一系列改革措施,促進了埃及經濟的迅速發(fā)展。
在農業(yè)方面,興修水利,疏通舊溝渠,開挖新運河,加固、修筑各類堤壩。其中,修建馬哈茂德運河把尼羅河水引到亞歷山大附近,使尼羅河三角洲的灌溉條件得到明顯改善。這些措施大大改善了農業(yè)生產條件,加上土地制度和稅收的改革,提高了農民的生產積極性,耕地面積迅速擴大,許多作物不僅做到了一年一熟,有的還可以一年二熟,甚至三熟,農作物產量得到增加。穆罕默德’阿里還強調推廣改良農具,引種新的農作物品種,特別是發(fā)展棉花等經濟作物。在此期間,棉花等經濟作物大量出口歐洲國家,為埃及賺取了大量外匯,提高了農業(yè)的效益,為其他改革措施的推行奠定了經濟基礎。
19世紀上半葉。歐洲國家工業(yè)革命發(fā)展迅速,紡織工業(yè)對棉花等原料的需求猛增。阿里抓住這一時機、組織力量培植優(yōu)質長纖維棉花。這就是著名的長絨棉。1821年,長絨棉進入英國紡織工廠,受到廣泛歡迎。此后3年內.長絨棉迅速在埃及推廣,埃及棉花出口增加了200倍。直至今日,長絨棉仍然是埃及農業(yè)的驕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