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單元 20世紀以來中國重大思想理論成果
第六單元 20世紀以來中國重大思想理論成果
第17課 毛澤東思想課標要求:概述毛澤東思想的主要內容,認識其對近代中國的深遠影響。學習要求: 1、概述毛澤東在工農武裝割據、新民主主義和社會主義建設等方面的主要思想2、認識毛澤東思想對近代中國的深遠影響3、體會以毛澤東為代表的中國共產黨為民族解放、社會進步和人民幸福而不斷探索、不懈奮斗的豐功偉績和創造品格,并且學會感恩。教學建議:1、從20世紀20年代后期到50年代末,毛澤東思想對近現代中國的影響是與中國的革命和建設進程如影相隨的,是建立在具體的階段性影響的基礎上的,可以先作階段性分析:特定時期——特定內容——特定影響,再做出宏觀的概括和整合。2、聯系必修一中的“新民主主義革命”和必修二中的“社會主義建設的探索”等史實,幫助學生認識毛澤東思想產生背景和實踐意義。3、可以援引毛澤東著作和黨的會議決議等史料,參與學生的誦讀感悟及理性提煉的過程,科學的多方面的理解毛澤東思想,理性的并且充滿感情的評述共產黨人的業績)史論共享:毛澤東思想的形成及其對近現代中國的深遠影響:井岡山時期是毛澤東思想的形成時期,農村包圍城市、武裝奪取政權的道路的提出成為毛澤東思想形成的標志;延安時期是毛澤東思想成熟的時期,新民主主義革命理論的完整闡述,成為這一時期最重大的理論成果;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有關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的思想則是在新歷史條件下取得的重大理論成果,標志著毛澤東思想發展到新的高度。毛澤東思想的精髓是實事求是、群眾路線和獨立自主。它是馬克思主義與中國革命實際相結合的第一次歷史性飛躍的理論成果,是奪取中國革命勝利的理論武器,是社會主義中國立國建國的思想政治基礎,是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的思想淵源和理論先導,也是中華民族團結振興的精神支柱。教學重點:農村包圍城市、武裝奪取政權理論和毛澤東思想的形成。毛澤東思想的成熟與確立及其歷史意義。教學進程:
導入:當中國的大門開始被西方的炮艦強行打開的時候,西方產生了兩個偉大的人物:馬克思、恩格斯。他們在歐洲大地上研究調查,批判地吸收人類思想文化上的優秀成果,從而創立了一個嶄新的科學的思想體系──馬克思主義。
幾十年后,列寧根據俄國的實際,創立了關于帝國主義的科學理論,領導俄國取得了十月革命的勝利,開辟了人類歷史的新紀元,他的理論、思想和實踐就是列寧主義。
十月革命的炮聲震驚了古老的中國,不久,在世界東方的中國,又出現了一個響徹世界的名字:毛澤東。有了毛澤東,有了毛澤東思想,中國迎來了一個天翻地覆的時代。
補充:幾個歷史時期的劃分:
一、舊民主主義革命時期 1840----1919
二、中國共產黨創立時期 1919----1923
三、大革命時期 1924----1927
四、國共十年對峙時期 1927----1937
五、抗日戰爭時期 1937----19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