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單元 20世紀以來中國重大思想理論成果
三、抗日戰爭時期(1937——1945年)①著作:《論持久戰》《新民主主義論》《論聯合政府》《論持久戰》:(1)抗戰是持久戰(2)戰爭最后的勝利屬于中國(3)實行人民戰爭路線《新民主主義論》:(1)中國革命分兩步走(第一步,民主主義革命;第二步,社會主義革命)(2)新民主主義革命的科學概念及新民主主義社會的藍圖和前景②思想:“新民主主義革命”理論:中國革命的兩步論——“新民主主義革命”+“社會主義革命”,形成完整的新民主主義革命理論③意義:已經形成比較完整的理論體系,走向成熟。確立為指導思想——中共七大1945年 分析:新民主主義革命的科學概念:無產階級領導的,人民大眾的,反對帝國主義、封建主義和官僚資本主義的革命。思考:新舊民主主義革命的根本區別是什么?(領導階級不同)新民主主義革命的性質是資產階級民主革命還是無產階級社會主義革命?(資產階級民主革命,反帝反封建革命任務沒有變化)思考:七大時毛澤東思想為什么能確立為黨的指導思想?從中共成立開始,毛澤東便以馬克思主義原理為指導,結合國情先后提出堅持無產階級對民主革命的領導權、依靠農民進行革命斗爭 、農村包圍城市武裝奪取政權的革命道路、中國革命分為二步走等理論,毛澤東思想形成完整的理論體系,成為指導中國革命走向勝利的保證。因此……四、解放戰爭時期(1945——1949年)①著作:《在中共七屆二中全會上的報告》、《論人民民主專政》《報告》:1949年春在中共七屆二中全會上毛澤東指出:黨的工作重心由鄉村轉移到城市,以恢復和發展生產事業為一切工作的中心。還提出促進革命取得勝利的方針,規定了革命勝利以后黨在政治、經濟、外交方面的基本政策,以及中國由農業國轉變為工業國、由新民主主義社會轉變為社會主義社會的總任務。《論人民民主專政》:1949年發表《論人民民主專政》,規定即將建立的人民共和國政權性質是工人階級領導的、以工農聯盟為基礎的人民民主專政。②思想:建立“人民民主專政”思想——豐富和發展了馬克思主義國家學說③意義:人民民主專政的思想,豐富并發展了馬克思主義的國家學說,為建立新中國作了政治理論準備,使毛澤東思想得到發展。五、新中國成立之后①著作:《論十大關系》、《關于正確處理人民內部矛盾》“十大關系”主要討論經濟問題,從經濟工作的各個方面來調動各種積極因素。前三條講重工業和輕工業、農業的關系,沿海工業和內地工業的關系,經濟建設和國防建設的關系。報告肯定過去我們在處理這些關系上沒有犯大的錯誤,同時強調根據形勢和經驗,今后應該適當調整,更多地發展農業、輕工業,更多地利用和發展沿海工業,盡量降低軍政費用的比重。多搞經濟建設。從長遠看,這樣反而能夠更好地發展重工業,內地工業和加強國防。這里涉及的實際上是開辟一條跟蘇聯過去道路的有所不同的中國工業化道路的問題。第四、五兩條講國家、生產單位和生產者個人的關系,中央和地方的關系,開始涉及經濟體制的改革。這樣就初步提出了中國社會主義經濟建設的若干新方針!蛾P于正確處理人民內部矛盾》:分清兩類不同性質的矛盾(敵我矛盾、人民內部矛盾) ,正確處理人民內部矛盾。②思想:提出一系列富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經濟、政治建設方針政策,闡述了兩類矛盾學說和正確處理人民內部矛盾的理論 ③意義:發展馬克思主義關于社會主義建設理論,使毛澤東思想得到發展。六、毛澤東思想的主要內容“新民主主義革命理論”+“人民民主理論”+社會主義建設初步理論其中“新民主主義革命理論”包括堅持無產階級對革命的領導權和依靠農民進行革命斗爭;“工農武裝割據”思想;中國革命分兩步走等通過所學內容歸納毛澤東思想的內容,思考毛澤東思想的特點:第一,毛澤東思想是馬克思列寧主義同中國實際相結合的產物,毛澤東思想形成和發展的過程就是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過程。毛澤東思想始終貫穿著馬列主義的立場、觀點和方法,具有鮮明的中國特色。第二,毛澤東思想是中國共產黨集體智慧的結晶。第三,毛澤東思想的精髓是實事求是、群眾路線、獨立自主。七、毛澤東思想的深遠影響:1、是奪取中國革命勝利的理論武器,是社會主義中國立國建國的思想政治基礎,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思想淵源和理論先導。2、是馬克思主義與中國革命相結合的第一次歷史性飛躍的理論成果,是中共的指導思想,中華民族精神財富。3、是馬義的繼承和發展,具有承上啟下,繼往開來的重要歷史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