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文化遺產薈萃(外國部分)
世界遺產分為文化遺產、自然遺產、雙重遺產(文化遺產與自然遺產),在文化遺產中還有文化景觀、人類口頭及非物質遺產等概念。世界遺產公約中關于文化遺產的定義是:①文物:從歷史、藝術或科學角度看,具有突出、普遍價值的建筑物、雕刻和繪畫,具有考古意義的成分或結構,銘文、洞穴、住區及各類文物的綜合體;②建筑群:從歷史、藝術或科學角度看,因其建筑的形式、同一性及其在景觀中的地位,具有突出、普遍價值的單獨或相互聯系的建筑群;③遺址:從歷史、美學、人種學或人類學角度看,具有突出、普遍價值的人造工程或人與自然的共同杰作以及考古遺址地帶。
關于“主要內容”需掌握四個要點:
①確立了在人類生存環境里文化與自然協調一致思想的指導原則
②各締約國負有保護本國文化與自然遺產的責任,必要時可以利用國際援助與合作
③將一部分“具有突出的普遍價值”的文化與自然遺產列入《世界遺產名錄》,作為全人類共同財富,加以重點保護。保護的原則是“真實性和完整性”。
④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下屬的世界遺產委員會對《世界遺產名錄》的遺產提供經費與技術援助。
登陸世界文化遺產登錄的標準,文化遺產是指從歷史、藝術或科學的角度看有突出的普遍價值的文物、建筑或遺址。登錄《世界文化名錄》的文化遺此,必須具有真實性和完整性,并且必須符合下列一項或幾項標準:
①代表一種獨特的藝術成就,一種創造性的天才杰作;
②在一定時期內或世界某一文化區域內,對建筑藝術、紀念物藝術、城鎮規劃或景觀設計方面的發展產生過重大影響;
③能為一種已消逝的文明或文化傳統,提供一種獨特的或至少是特殊的見證;
④可作為一種建筑物或建筑群或景觀的杰出范例,展示出人類歷史上一個(或幾個)重要階段;
⑤可作為傳統的人類居住地或使用地的杰出范例,代表一種(或幾種)文化,尤其在不可逆轉之變化的影響下容易損壞;
⑥與其特殊普遍意義的事件或現行傳統或思想或信仰或文學作品有直接或實質的聯系。
2、古代埃及文明的杰出代表、建筑成就與特點、探索中遇到的“疑難和奧秘及其在世界文明產生和發展中的地位;
尼羅河流域的古埃及是世界上歷史最悠久的文明古國之一,古埃及文明在世界古代文明的發展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古埃及人發明了復合象形文字體系,創造了人類歷史上最早的太陽歷,出現了比較突出的醫學成就……古埃及人還是最偉大的紀念性建筑的創造者,金字塔和神廟建筑,是古代埃及科學技術的杰出代表和最具代表性的世界文化遺產,尤其是古埃及金字塔,稱得上是文化遺產中的世界奇觀。學習古埃及文明的內容,可以認識,人類正是在這些大河流域古老文明的基礎上,把自己推向了更為燦爛輝煌的文明。
金字塔是古埃及最古老、最恢宏的紀念性建筑,現今已知的金字塔有80多座。以距離孟斐斯不遠、位于吉薩高地的胡夫、哈夫拉、門卡烏爾三大金字塔最具代表性,它們是約公元前三千年之初第四王朝法老的陵墓。古埃及人從發明木乃伊防腐技術,到重視陵墓建筑,從國王崇拜到金字塔型制的宏偉紀念性建筑風格形成,有漫長的發展過程。金字塔是角錐體建筑。如胡夫金字塔,底邊長230.35米,高146.6米,到19世紀末一直是人類建造的最高建筑物。它用淺黃色石灰石塊砌建,外貼磨光的灰白色石灰石板,其幾何精確性和正方位朝向幾乎沒有誤差。當時只有木制、石制、銅制工具,只能利用斜面、杠桿等物理條件,把230萬塊平均重約2.5噸的石塊堆成一個像40層樓那么高的角錐體,表現了金字塔建筑在科學技術方面的高超成就,成為人類建筑的奇跡。金字塔的藝術構思反映了古埃及的自然和社會特色。金字塔和尼羅河三角洲的風光十分協調,矗立在尼羅河西岸,背靠浩瀚沙漠的三大金字塔,與自然景色相映而構成氣概宏偉的畫面,大大加強了其紀念性建筑的表現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