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文化遺產薈萃(外國部分)
金字塔有著種種現今還沒有被解開的奧秘,它與各種數據和天文現象的關系,它的建造目的、建造時間、建造方法等,都還沒有確切的解釋,一直是金字塔研究的重要課題。應該相信,金字塔是古埃及人聰明智慧的象征,是他們艱苦勞動的結晶。
埃及中王國時期以后,因首都底比斯所在地的尼羅河中游峽谷地帶,兩側大都為峭壁懸崖,在此,金字塔的藝術構思失去了表現力,神廟則取代金字塔成為主要建筑形式。公元前16世紀以后的古埃及,國王崇拜與太陽神崇拜結合起來,國王的紀念物也與太陽神廟(又叫阿蒙廟)結合起來。這些神廟仍保持了古埃及建筑高大雄偉、氣派恢宏的風格,許多雕刻華麗的大圓柱至今留存。金字塔等建筑以外部表現力為主,神廟建筑的藝術表現力主要在內部。雕刻、繪畫和建筑的和諧融合,大大加強了古埃及建筑的藝術感染力。
在埃及的努比亞地區,留存了許多拉美西斯二世遺跡。拉美西斯二世是公元前13世紀新王國時期極有作為的法老,一生之中建造神廟、戰爭征伐,事跡廣見于眾多的神廟壁畫。這些歷史遺跡也是古埃及文明的杰出代表,反映了古埃及新王國時期的繁榮與成就,成為講述古埃及文明的凝固而又生動的教科書。拉美西斯二世修建的神廟宏大精美,阿布辛拜勒太陽神廟可見一斑。神廟塑造了拉美西斯二世和古代埃及眾神的形象,神廟正面守護在兩側的四座拉美西斯二世及王后的雕像雄偉壯觀,堪稱古埃及藝術中最絢麗的珍寶。春分和秋分之日,早晨第一縷陽光直射神廟深處,其建筑設計的計算精妙更為世人驚嘆。
阿布辛拜勒太陽神廟的搬遷成為人類拯救世界文化遺產的經典之作而被載入史冊。這一范例也是促成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確立保護世界遺產概念的重要因素之一,而且,對于我國長江三峽庫區和其他地區在經濟建設之中,如何對歷史文化遺產進行有效的保護,也起到了積極的影響和借鑒的作用。通過這一學習內容,還可以使學生進一步認識保護歷史文化遺產的重要。
1960年代初埃及決定建設阿斯旺水壩工程,蓄水發電和灌溉農田。水壩建成將使上游納賽爾湖水位提高幾十米,努比亞地區的文化遺產將淹沒于壩底,其中最重要的就是阿布辛拜勒神廟。于是,阿斯旺水壩的建造就涉及到一個普遍問題:如何處理經濟建設社會發展與人類文化遺產保護之間的矛盾。為此,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本著通過國際援助和協調保護人類共同擁有的文化遺產的宗旨,發起拯救世界珍貴遺產、搬遷阿布辛拜勒神廟的活動。這一項活動發生在世界遺產公約締結以前,得到50多個國家的經費資助和各國科學家、考古學家、工程師通力合作。工程復雜艱巨,神廟被精密測量后切割分解編號,再用先進技術在比原址高64米的高地上重新組裝。經過4年多努力,1969年神廟完成搬遷,重放異彩,它體現了現代科技的力量以及人們為拯救人類文化遺產的不懈努力。
3、古代希臘、羅馬文明的世界地位;古代希臘、羅馬文明形成的原因、杰出代表、建筑成就與特點
古代希臘、羅馬的歷史遺跡,是世界文化遺產中的瑰寶。希臘雅典衛城的巴特農神廟可以說是古希臘文化一個代表,既反映了古希臘城市國家(城邦)民主政治鼎盛時期的文明成就,也反映了影響至今的古希臘建筑的藝術成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