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紀以來中國重大思想理論成果
第六單元
第16課 三民主義的形成和發展
知識點一 三民主義的提出
1.背景
(1)鴉片戰爭以后,民族危機不斷加深。
(2)先進的中國人提出不同的救國主張或方案屢屢碰壁。
(3)19世紀末,以孫中山為代表的資產階級革命派登上歷史舞臺。
2.提出
(1)19xx年,孫中山提出“驅除韃虜,恢復中華,創立民國,平均地權”,作為同盟會的綱領。
(2)不久,孫中山在《民報•發刊詞》上,將綱領闡發為以建立資產階級民主共和國為目標的“民族”“民權”“民生”三大主義,作為革命的指導思想。
3.內容
(1)民族主義即“驅除韃虜,恢復中華”,就是用革命手段推翻帝國主義支持的清朝封建統治。
(2)民權主義指“創立民國”,就是通過政治革命,推翻封建帝制,建立資產階級民主共和國。
(3)民生主義即“平均地權”,主張核定地價,現有地價歸原主所有,革命后因社會進步所增漲的地價歸國家所有,由國民共享。
4.評價
(1)性質:三民主義是孫中山受到美國林肯的“民有、民治、民享”思想啟迪,提出的民主革命綱領。
(2)進步性:表達了資產階級在政治、經濟上的利益和要求,反映了中國人民實現民族獨立和民主權利的愿望,是辛亥革命的重要理論指導。
(3)局限性:三民主義帶有明顯的時代局限和階級局限。
三民主義是比較完整的革命綱領
三民主義是中國比較完整的資產階級民主革命綱領,這個綱領包括民族革命、政治革命和社會革命三方面的歷史任務。其具體含義是:民族主義即“驅除韃虜,恢復中華”,就是
以革命手段推翻滿洲貴族的統治,變半殖民地的中國為民族獨立的國家,這在客觀上體現了反對帝國主義侵略,實現民族獨立的要求。民權主義即“創立民國”,就是要推翻封建專制制度,建立資產階級共和國,這是孫中山政治革命的根本表現,是孫中山三民主義思想的核心。民生主義即“平均地權”,主張通過國家核定地價,逐步收買地主土地,實現土地國有,這是資本主義的土地綱領,是孫中山經濟思想的核心。在當時的歷史條件下,這些主張表達了資產階級在政治上和經濟上的利益和要求,反映了中國人民要求民族獨立和民主權利的共同愿望,因而三民主義是比較完整的資產階級革命綱領。
【題1】 三民主義是比較完整的資產階級民主革命綱領,這是因為( )
a.由孫中山首先提出
b.它使辛亥革命有了指導思想
c.它體現了資產階級在政治、經濟上的要求
d.它提出了建立資產階級民主共和國的主張
答案 c
解析 三民主義之所以完整是因為它不僅涉及到民族問題、民權問題等一系列政治問題,而且還提出了民生主義,即經濟綱領。換句話說,由于三民主義不僅體現資產階級的政治要求,還體現了他們的經濟要求,正是在此意義上體現出其完整性。
知識點二 三民主義的實踐
1.辛亥革命
(1)過程:19xx年,辛亥革命爆發,建立了中華民國,推翻了清朝的封建統治。
(2)意義:辛亥革命的成功,是孫中山資產階級民主革命思想的一次實踐。
2.《臨時約法》
(1)頒布:19xx年,孫中山根據三民主義思想原則,領導制定并頒布了《中華民國臨時約法》。
(2)內容:確認國家主權屬于全體國民,國民在政治上一律平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