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紀以來中國重大思想理論成果
(3)在解放戰爭中,毛澤東軍事思想得到極大豐富,在《抗日戰爭勝利后的時局和我們的方針》《以自衛的戰爭粉碎蔣介石的進攻》《集中優勢兵力,各個殲滅敵人》《解放戰爭第二年的戰略方針》及關于遼沈、淮海、平津三大戰役的作戰方針等著作和電文中得到充分體現。
【變式3】 劉少奇在黨的七大報告《論黨》中指出:“當革命是在毛澤東思想指導之下,革命就勝利;而當革命脫離了毛澤東思想指導時,革命就失敗。”下面不能說明上述觀點的史實是( )
a.革命根據地的創建 b.長征的勝利
c.國民革命失敗 d.抗日民族統一戰線建立
答案 c
解析 國民大革命時期的主要指導思想是孫中山的三民主義,毛澤東思想還處于萌芽時期。
課程標準 課標追問 要點提示
概述毛澤東思想的主要內容;認識毛澤東思想對近現代中國的深遠影響。 1.簡述毛澤東思想的內容。 (1)新民主主義革命的理論;(2)革命軍隊建設和軍事戰略理論;(3)關于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的理論;(4)國際戰略和外交政策理論;(5)思想政治和文化工作理論;(6)黨的建設和統一戰線理論。
2.簡述毛澤東思想對近現代中國的影響。 毛澤東思想是馬列主義與中國革命實際相結合的第一次飛躍,是中國化的馬克思主義,是中國共產黨的指導思想。其影響如下:
(1)對歷史和現實的指導意義:毛澤東思想指導中國人民取得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勝利,建立了中華人民共和國。毛澤東思想還是社會主義新中國立國建國的思想基礎,是建設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理論的淵源和理論先導。
(2)毛澤東思想是民族前進的精神動力:毛澤東思想將繼續對中國共產黨和中華民族發揮巨大和長遠的指導作用。毛澤東思想的精髓是中國共產黨和中華民族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寶貴財富,是中國共產黨和中華民族奮勇前進的精神動力。毛澤東思想在馬克思主義發展史上具有承上啟下、繼往開來的歷史地位。
基礎鞏固
1.某學生在分析毛澤東思想誕生的背景時列出以下四點,其中不符合史實的是( )
a.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勝利為其奠定了現實基礎
b.馬克思主義在中國的傳播為其奠定了思想基礎
c.工人運動的發展和中國共產黨的成立為其奠定了階級基礎
d.以中國共產黨為首的先進中國人的探索為其奠定了實踐基礎
答案 a
解析 聯系所學知識可知毛澤東思想誕生于井岡山時期,而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勝利是指1949年新中國的成立,時間上不符,故選擇a項。
2.1922年,中共二大在宣言中指出:“中國三萬萬的農民,乃是革命中的最大要素。農民因為土地缺乏、人口稠密、天災流行、戰爭和土匪的擾亂……以至日趨窮困和痛苦”,這表明中國共產黨( )
a.以發動農民運動作為黨的中心工作
b.提出了由國民革命轉向土地革命的方針
c.認識到農民階級在民主革命中的重要地位
d.決定建立農村革命根據地
答案 c
解析 材料中指出,由于農民階級深受三座大山的壓迫,具有徹底的革命性,是民主革命的堅定同盟軍,從而中國共產黨認識到農民階級在民主革命中的重要地位。
3.中共七大是黨在民主革命時期最重要的一次代表大會,這主要是因為這次大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