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紀以來中國重大思想理論成果
答案要點 背景:(1)19世紀末,中國的民族危機空前嚴峻,而前一時期中國人提出的不同救國思想主張都以社會改良為出發點,最終都以失敗而告終,說明社會改良的道路是行不通的。(2)19世紀末,隨著民族資本主義的進一步發展,資產階級中下層勢力進一步擴大,以孫中山為代表的資產階級革命派登上歷史舞臺,提出了新的革命理論。(3)孫中山進行民主革命實踐的同時,學習西方資產階級政治理論,考察西方社會政治,豐富了民主革命思想。
作用:三民主義是比較完整的資產階級民主革命綱領,奠定了辛亥革命的理論基礎,推動了資產階級民主革命運動的高漲。
【變式2】 下列孫中山的民族主義主張在今天仍具現實意義的是( )
①“聯合世界上以平等待我之民族,共同奮斗” ②“(中國人民)一律平等,無種族階級宗教之區別” ③“驅除韃虜之后,光復我民族的國家” ④“異種殘之,外邦逼之,民族主義……殆不可以須臾緩”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答案 a
解析 本題①②提倡民族平等、民族團結,這在當今仍具有現實意義;③④的任務已經完成,中國已是一個獨立自主的國家。
二、學習延伸
閱讀上面材料,請思考:新三民主義為什么能成為國共合作的政治基礎?中國共產黨革命綱領與新三民主義有哪些不同?(p89)
方法點撥 本題側重于新三民主義與中國共產黨民主革命綱領的比較。
答案要點 (1)新三民主義明確提出了反對帝國主義與國內封建軍閥的要求,主張建立真正的民主共和國,這與中國共產黨的民主革命綱領在革命對象和革命目標等若干原則上基本一致,都體現了徹底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精神,因而成為國共合作的政治基礎。(2)不同:中國共產黨的民主革命綱領與新三民主義相比,更具人民性、徹底性和民主性;中國共產黨還有一個在完成民主革命后建立社會主義社會的奮斗目標,而孫中山的新三民主義則沒有這一目標。
【變式3】 孫中山的新三民主義成為國共兩黨合作的政治基礎是因為它( )
a.發展了聯俄、聯共、扶助農工的三大政策
b.增加了反對帝國主義侵略和平均地權的內容
c.與中國共產黨民主革命綱領的若干基本原則相一致
d.是在中國共產黨和共產國際指導下形成的
答案 c
解析 新三民主義提出的革命對象(反對帝國主義與封建軍閥)和革命目標(民主共和國)與中共的民主革命綱領基本上一致。
課程標準 課標追問 要點提示
了解孫中山三民主義的基本內容;認識其在推動中國資產階級民主革命中的作用。 1.簡述三民主義的內容及作用。 (1)內容:
①民族主義即“驅除韃虜,恢復中華”,就是用革命手段推翻帝國主義支持的清朝封建統治。
②民權主義指“創立民國”,就是通過政治革命,推翻封建帝制,建立資產階級民主共和國。
③民生主義即“平均地權”,主張核定地價,現有地價歸原主所有,革命后因社會進步所增漲的地價歸國家所有,由國民共享。
(2)作用:
①性質:“三民主義”是孫中山受到美國林肯的“民有、民治、民享”思想啟迪,提出的民主革命綱領。
②進步性:表達了資產階級在政治、經濟上的利益和要求,反映了中國實現民族獨立和民主權利的愿望,是辛亥革命的重要理論指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