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節 向“距離”挑戰教案
☆立體交通的誕生
條件:
內燃機的發明和應用;石油開采和石油化工業的發展。
主要成就:1885年,德國卡爾•本茨和戴姆勒制成了最早的汽車。1887年把內燃機裝到汽船上。19xx年,美國萊特兄弟制成第一架飛機。
影響:
推動了世界交通運輸業的發展,人類進入了立體交通的新時代。加強了世界各地的聯系,促進世界市場的形成。
三、現代信息技術與“信息時代”
聯系必修二專題四第三課“大眾傳播媒介的更新”第三目“互聯網與民眾生活的漸變”中有關互聯網作用的內容。
☆概念:互聯網
互聯網是通過計算機網絡傳播信息的文化載體,這種以數字化的方式存儲、處理和傳播,以比特為計量單位的電子媒介被人們稱為“第四媒體”。(以紙質為媒介的報紙是第一媒體,以電波為媒介的廣播是第二媒體,以圖像為媒介的電視是第三媒體)
形成與發展:1969年美國建成了世界上第一個采用分組交換技術的計算機網arpanet。它僅連接了四個大學實驗室,這是計算機互聯網(因特網)的前身。 20世紀90年代以來,由于通信技術和計算機技術的飛速發展,互聯網進一步發展為全球信息網。
功能:收發電子郵件、資料檢索、瀏覽新聞、休閑游戲、網上購物、網上遠程教育、遠程醫療、網上談心 。
特點:界面直觀、音色兼備、鏈接靈活和高速傳輸。
1、背景
以計算機和通信技術為核心的現代信息科學技術的發展,奠定了基礎。“冷戰”時期,美國出于與蘇聯爭奪世界霸權的需要,直接推動了互聯網的產生。
2、電腦與網絡技術發明和發展
電子計算機的研制
1946年,美國研制出第一臺電子計算機。至今,電子計算機經歷了電子管、晶體管、集成電路和大規模集成電路四個發展階段,第五代新型計算機正在研制之中。
電子計算機技術的應用
電子計算機不僅為自動化和控制論的建立奠定了基礎,而且被廣泛應用到各個領域,如數據處理、設計實驗、自動控制、經營管理、信息傳播、情報檢索、通訊聯絡、教學科研等方面。
3、現代信息技術對人類社會的影響
積極:互聯網給世界帶來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大大縮小了全球的空間距離,使全人類實現信息交流和共享;推動了知識經濟的產生與發展;使人類的生產、生活、工作、學習、思維等方式都發生了深刻的變化;促進了傳統產業的更新改造;使人類進入信息時代。
消極:導致信息泛濫、垃圾信息、網絡安全和網絡犯罪等;各國之間圍繞互聯網的競爭造成世界更加動蕩不安;虛擬社會對人們生活和學習工作特別是對青少年產生消極影響。
☆認識: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科學技術是一把雙刃劍;要重視科技,正確利用科技。
作業:隨堂練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