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午戰爭后民族危機的加深
民族資本主義工業為什么會有這些特點?
受到外來資本主義勢力的排擠、受到本國封建勢力的壓迫,因此發展艱難。
既然如此,為什么在此時還會有初步的發展?
(3)民族資本主義初步發展的原因:
a.帝國主義侵略的加劇,自然經濟進一步破壞,客觀上為資本主義發展提供了條件。
甲午戰爭以后,掠奪性的投資成為帝國主義對華進行經濟侵略的主要方式,同時商品侵略仍然在繼續擴大,加劇了中國社會自然經濟的進一步解體,在客觀上也使中國城鄉商品經濟有所發展,為中國民族工業的發展創造了某些條件和可能;
b.清政府為擴大稅源,放寬了對民間辦廠的限制。
甲午戰敗,進一步暴露了清政府的腐敗無能,加之巨額賠款,為擴大財源,解決財政困難,迫使清政府減輕和放松了對民族資本主義工業發展的限制。
19世紀末,中國出現興辦民族工業的浪潮。
民族工業初步發展對中國社會產生了什么影響?
4.階級基礎——資產階級維新派登上政治舞臺
隨著民族工業的初步發展,民族資產階級也有所壯大,這是維新運動的階級基礎,他們強烈要求改革現狀,作為一個新的政治力量開始登上歷史舞臺,形成了具有一定群眾性的,救亡圖存的戊戌變法運動。
5.思想基礎——資產階級早期維新思想的形成
從19世紀60年代到90年代,是中國近代社會急劇變革的時期,維新思想從產生到發展,形成一場驚心動魄的政治改革運動,經歷了一個發展過程。
(1) 理論基礎——早期維新思想
①時間:19世紀70年代后,它是伴隨著中國資本主義和民族資產階級的產生而產生。
②思想來源:
西方資本主義的思想文化和科學技術的傳入(法國啟蒙思想,伏爾泰的開明君主制),是早期維新思想的思想來源。
洋務運動的興起,客觀上刺激了中國資本主義的發展,因此大一些知識分子中間產生了早期的資產階級維新思想。
③代表:王韜、鄭觀應。
具有早期維新思想的人物較多,時間跨度也較長,其主要代表人物有馮桂芬、王韜、鄭觀應等,他們代表著正在轉化中的資產階級的新型知識分子。由于他們與洋務派關系密切,有些人曾是洋務運動的參與者。但他們與洋務派不同,認為單純科學技術不能使國家富強,主張維新變革,涉及到經濟、政治、文化各方面,反映了新興民族資產階級的要求,代表著一種輿論和思潮的萌發
④主張(思想的特征):
經濟上主張發展民族工商業,(振興工商業的經濟思想);與外國進行商戰(以“商戰”反對侵略的愛國思想)
文化上主張興辦新式學校,學習西方自然科學(提倡西學的文化教育思想;)
政治上主張進行革新,實行君主立憲(實行君主立憲的政治思想)
⑤意義
雖然他們的思想只是針對具體問題提出一些改革主張,沒有形成完整的理論,也沒有付諸實踐,但他們的思想反映了民族資產階級的利益和要求,為康、梁的維新思想作了思想理論上的準備。
⑥局限性:那時中國民族資本主義剛起步,民族資產階級還未形成一支獨立的政治力量,因此早期維新派只是針對具體問題提出了一些改革主張,沒有形成完整的理論,也沒有付諸行動。
材料一:中國文武制度,事事遠出于西人之上,獨火器萬不能及。中國欲自強,則莫如學習外國利器,欲學習外國利器,則莫如覓制器之器,師其法而不必盡用其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