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單元 20世紀以來中國重大思想理論成果
c.整頓黨的作風和機關作風 d.使生產關系適應生產力的發展
7.下列圖片中所顯示報告出現在( a )
a.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以后 b.解放戰爭時期
c.抗日戰爭時期 d.大革命時期
8.毛澤東思想的主要內容不包括( d )
a.新民主主義革命的理論 b.軍隊建設、黨的建設、統一戰線等理論
c.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的理論 d.文化大革命中階級斗爭的理論
二、非選擇題
9.閱讀材料,回答問題:
材料一 “紅軍、游擊隊和紅色區域的建立和發展,是半殖民地中國在無產階級領導之下的農民斗爭的最高形式,和半殖民地農民斗爭發展的必然結果;并且無疑義地是促進全國革命高潮的最重要因素。”“單純地流動游擊政策,不能完成促進全國革命高潮的任務,而朱德毛澤東式、方志敏式之有根據地的,有計劃地建設政權的,深入開展土地革命的,擴大人民武裝的路線無疑又是正確的”。
——毛澤東《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材料二 “中國的特點是:不是一個獨立的民主的國家,而是一個半殖民地的半封建的國家;在內部沒有民主制度,而受封建制度壓迫;在外部沒有民族獨立,而受帝國主義壓迫。因此無議會可以利用,無組織工人舉行罷工的合法權利。在這里,共產黨的任務,基本的不是經過長期合法斗爭,也不是先占城市后取鄉村,而是走相反的道路。”
——毛澤東《戰爭和戰略問題》
請回答:
根據以上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評述毛澤東開辟的中國革命道路。(要求:內容應包括時代背景、基本內容和意義。
參考答案:
背景:大革命失敗后,中共發動的以奪取中心城市為目標的多次武裝起義都失敗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會性質決定中國沒有進行合法的條件;中國新民主主義革命實質上是無產階級領導的以農民為了主體的革命戰爭;敵我力量對比懸殊。
內容:在中共領導下,堅持武裝斗爭、土地革命和根據地建設,以農村包圍城市,最后奪取政權。
意義:引導中國革命走向了勝利。
10.閱讀材料,回答問題:
材料一 毛澤東思想是“完全馬克思主義的,又完全是中國的。”
——劉少奇《關于修改黨章的報告》(1945年 中共七大)
材料二 毛澤東同志的事業和思想,都不只是他個人的事業和思想,同時是他的戰友、是黨、是人民的事業和思想,是半個多世紀中國人民革命斗爭經驗的結晶。這正如馬克思的情況一樣。恩格斯在評價馬克思的時候說,現代無產階級只是依賴馬克思才第一次意識到本身的地位和要求,意識到本身的解放條件。這難道是說個人創造了歷史嗎?歷史是人民創造的……
——《堅持四項基本原則》(《鄧小平文選》第2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