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第一節歐洲資本主義工商業的出現教學設計
這是本課難點。資本主義產生過程比較復雜,主要通過兩條途徑。提問:資本主義萌芽是通過哪兩條途徑產生的?(課件顯示)指導學生閱讀課文后回答。教師歸納講解:一、手工業者分化,從手工業生產領域發展出資本主義的道路。在威尼斯、佛羅倫薩等城市中,手工業者在商品生產競爭中不斷分化,少數積累了大量財富的富裕作坊主增加幫工、學徒,使他們淪為雇傭工人,而自己不直接參加生產過程,成為專靠剝削工人為生的資本家,大批學徒、幫工和部分破產的作坊主則淪為雇傭工人。二、商業資本打入生產領域,從而轉化為生產資本的道路。商人階級的出現加速了資本主義的發展。商人憑借對市場行情的掌握,提供原料和收購產品給家庭手工業中的小生產者,自己成為包買主資本家,小生產者則逐漸失去自己的獨立性,淪為領取計件工資的雇傭工人。后來包買主資本家又把分散的小生產者集中在一起,建立了集中生產的資本主義手工工場。集中的手工工場體現了完全的資本主義生產關系。這兩條途徑形成的資本具有共同的特征:都是在商品經濟發展到較高水平的基礎上產生的,代表著具有一定生產規模的雇傭勞動生產關系。
資本主義生產關系的基礎和本質特點是雇傭勞動。所謂雇傭勞動,是指生產者把勞動力當作商品出賣給資本家而提供剩余價值的勞動。應注意:①勞動力成為商品是資本主義經濟與一般商品經濟的根本區別。②資本主義生產的目的是最大限度地獲取工人創造的剩余價值,使資本增值。
明確工場手工業概念:以手工技術和雇傭工人的分工為基礎的資本主義大生產,是從手工業生產向資本主義機器大生產過渡的準備階段。
4.資本主義生產關系在農村的發展(課件顯示)
提問:農村中資本主義生產關系是怎樣出現的?有何作用?(課件顯示)
學生閱讀課文回答后,教師用課件顯示出事先設計好的圖示:
關于作用,學生直接根據課本可答出:動搖了以封建土地所有制為基礎的莊園經濟;松弛了農奴對農奴主的人身依附關系和各級封建主之間的附庸關系。
5.資本主義工商業發展的影響(課件顯示)
提問:資本主義工商業的發展有哪些影響?(課件顯示)學生可根據教材歸納出:
在社會和經濟方面,人們從土地和封建人身附庸關系的束縛中解放出來,走向工商業城鎮,投入市場;商品經濟逐漸取代自然經濟。
在精神文化方面,人們力爭沖破宗教神學的禁錮,追求現實生活,尊崇理性與科學。科學技術的發展和知識的進步,開闊了歐洲人的眼界和活動范圍,使他們走向世界。
資本主義工商業的發展,使以自然經濟為基礎的西歐封建社會漸趨瓦解,世界歷史初露近代的曙光,人類面臨著一個新時代的到來。
教師應在學生總結的基礎上,進一步明確指出資本主義工商業的發展,是新航路開辟、殖民擴張、文藝復興、宗教改革等重大歷史事件發生的根源,而這些事件的發生反過來又促進資本主義工商業的進一步發展。
在歐洲資本主義萌芽產生后不久,明朝中后期,中國資本主義萌芽產生。歐洲和中國資本主義萌芽都是生產技術進步、社會分工擴大、商品經濟迅速發展的產物。二者之間有何不同特點呢?課件顯示思考題:“比較封建社會晚期中國和西歐資本主義萌芽的不同特點。”(本題教師可根據學生素質、教學時間安排在課內或課外解決)教師可向學生提示解題的思路,學生思考回答后,教師歸納:①產生時間不同:中國是明朝中后期,約15世紀后期,西歐是14、15世紀。中國略晚。②分布地區不同。中國僅出現在江南一些地區的城市和少數幾個部門,沒有深入農村。而西歐則出現在許多國家許多城市,并深入農村。③商業資本所起作用不同。中國資本主義萌芽主要在手工業作坊內部產生,商業資本所起作用較小。西歐資本主義萌芽有兩條途徑,商業資本起了巨大作用。④發展環境不同。中國腐朽的封建制度嚴重阻礙了資本主義萌芽的發展,而西歐則隨著新航路開辟、殖民掠奪和重商主義推行而發展很快。⑤結果影響不同。中國資本主義萌芽緩慢發展,沒有使中國走上資本主義道路,而西歐資本主義萌芽迅速發展,瓦解了封建社會,資本主義制度確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