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丁•路德的宗教改革教案
德國著名詩人海涅在他的著作《論德國宗教和哲學的歷史》中,有一段對路德的最著名的評論,海涅寫道,路德“在我們的歷史上不僅是最偉大的,也是德國最具有代表性的人物,故而德國人的所有優點和弱點在他的身上非常出色地結合在一起”。“他是這個時代的喉舌和刀劍。……一個冷靜的有學問的詞語制造者和一個有靈感的陶醉于上帝的先知,他嘔心瀝血地工作、來研究他的費勁的教義上的特點,而在晚上他則拿起長笛,凝視天空的星星,把樂曲和對神的敬畏融合在一起”。他的性情和風格在他的宗教改革中是非常顯著的。
【2、開始的標志:馬丁• 路德發表“九十五條論綱”】:
【(1)原因:】1517年,教皇利奧十世以維修羅馬圣彼得大教堂為名,派人到德意志兜售贖罪券,聲稱可以用它來抵消世間的一切罪惡。此舉引起了各階層人民的憤怒。【(2)內容:】1517年10月,馬丁•路德在教堂門口貼出了著名的《關于贖罪券的九十五條論綱》,簡稱“九十五條論綱”。他公開指出,教皇在德意志銷售贖罪券是荒謬無恥的;當錢投入錢柜叮當作響時,增加的是貪婪愛財的欲望,而不是靈魂升天。他認為贖罪券不能赦免罪過,因為教皇無權赦免,只有上帝才擁有免罪權,人們依靠內心的虔誠懺悔就能夠獲得上帝的赦免。
【閱讀上述教材歸納其內容有:】
①當錢落入錢箱丁當一響,貪婪和愛財的欲念就會增加;
②教皇無權免罪,他只能宣示和確證上帝對罪愆的赦免;
③基督教徒凡誠心懺悔者,不用免罪符也可以赦罪免罰。
【(3)影響:】“九十五條論綱”發表后,消息很快傳遍德意志,激起了各地反對教廷的風潮,揭開了歐洲宗教改革的序幕。
馬丁•路德的主張迎合了一些封建統治者擺脫羅馬教廷束縛的要求,得到他們的支持。教皇開除他的教籍,宣布他的學說為“異端”,要他在60天內承認錯誤。路德堅持斗爭,將教皇訓令當眾焚毀,表示與教皇的決裂。
【合作探究1:閱讀上面一段文字,思考:當時,歐洲人民的反封建、反教會的斗爭都以宗教“異端”的形式出現,請思考一下造成這一現象的原因何在?】參考答案提示:教會是歐洲最大的封建主;教權高于王權;教會的統治阻礙了社會的進一步發展。一個人從生到死,深受教會的束縛;處于工場手工業資本主義發展早期的資產階級本身的力量比較弱小,無力通過大規模的革命手段實現自己的愿望。
【合作探究2簡述“異端”思想的歷史作用。】
參考答案提示:宗教“異端”思想,對天主教會的神權統治提出了有力的挑戰,反映了市民階層爭取政治權利、發展工商業經濟的要求和改革教會的愿望,對16世紀歐洲的宗教改革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合作探究3】宗教改革首先在德國爆發的原因:
1)經濟因素:德國的資本主義經濟發展需要國家統一,天主教會阻撓德國統一。
2)政治因素:德國各階層對教會普遍不滿,為實現統一也需擺脫天主教會的控制。
3)現實因素:德國每年要向羅馬教廷交納大量苛捐雜稅,德國成為“教皇的奶牛”。
4)思想因素:人文主義的熏陶。
5)導火線:“贖罪券”的兜售
二、馬丁•路德宗教改革的主要內容
【 1、依據:】 在同教廷辯論的過程中,1520年馬丁•路德發表了《致德意志的基督教貴族書》等一系列文章,系統地闡發了自己的宗教改革主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