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樂與美術
在教學策略下,為了達到讓學生在對音樂與美術作品的鑒賞與探究中來感受人類優秀文化遺產的魅力,使師生在愉悅氛圍中在美的世界里瀏覽、徜徉、遨游、馳騁,從而真正把握美學真諦,可以在課件中多多插入世界名畫與名曲,通過藝術功能在展示上多下一番功夫,組織學生對比賞析,然后開展自主討論,自由交流看法,最終由教師點評和總結,從而達到心靈上美的感受與思想的啟迪。
三、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1、 通過人類藝術多樣性的鑒賞,理解和尊重世界各地區、各國家、各民族創造的優秀文化傳統。
2、 感受藝術大師立足社會、獻身事業、開拓創新的可貴人文精神。
3、 品悟藝術精品的人文魅力,培養良好的審美情趣和正確的價值取向。
(四)教學重點與難點
重點:結合歷史背景欣賞19世紀以來的音樂美術代表作品,認識這些藝術精品是人類社會政治經濟發展的產物。
難點:理解文藝作品的人文藝術價值。
(五)教學方式
采用老師播放和展示音樂美術藝術精品與相應闡釋傳授為主,輔以學生在鑒賞過程中充分討論,以達對藝術作品深刻的領悟。
(六)教學用具
(1) 硬件保障:教學環境視屏與音響效果良好,以保證藝術直觀感染的效果。
(2) 采用power point 課件制作方式輔助教學。
二、 課堂系統部分——教學過程
(一)課前探究預習
(1) 組織學生課前通過網絡下載有關貝多芬、莫扎特、海頓、德彪西以及“貓王”普萊斯利的簡單生平、圖片以及優美音樂的典范佳作,先行自我欣賞,加強感官印象,以利知識儲備。
(2) 組織學生課前通過網絡下載有關莫奈、塞尚、梵高與畢加索的簡單生平、圖片以及代表佳作,并嘗試自我鑒賞。
(3) 學習課本中的“知識鏈接”——《立體派:視覺的革命》一文,了解畢加索現代繪畫立體派風格與電影、面具等之間的內在關系。
(二)導入新課
整堂課對教師的藝術修養和文學修辭用語要求較高。在語言談吐上把握優雅氣質和形象化用語,嘗試著從學生的感知出發,描繪形象、激發想象、誘發情感,引導學生逐漸進入美麗的藝術殿堂,在瀏覽中漫步徜徉,在遨游中思緒馳騁,從而借助具體美的物象,去陶冶學生的情感,去培養正確審美觀、高尚理念與健康情趣。教師用語事先需設計,要用新穎的理念與情感的釋放以濃墨中采取細致入微地描繪學生面前層出疊現的藝術精品,通過對比、觀察與思考,去叩開一扇扇知識的大門,加上教師優雅的風度與學者的氣質,與學生很自然搭建起互通的溝通平臺。
(三)師生互動部分
(板書或屏幕演示) 第19課 音樂與美術
(屏幕演示有音符與琴鍵的圖案,教師在一曲悠揚抒情樂曲聲中充滿激情地旁白)音樂,是人類心靈自白的窗戶,它忽而激蕩,忽而纏綿;忽而悲鳴,忽而浪漫。它是人類思想與情感最真實的渲染和表白。你們現在聆聽的是貝多芬的交響樂《好》。同學們,如果用耳朵和內心去和古往今來的音樂大師交流,去欣賞那些永恒的旋律,我們就會獲得心靈的凈化與震撼,一切困惑與迷茫一掃而光。在物欲世界的喧嘩中,我們不會媚俗,而會上升為精神世界的貴族。今天,我們一塊兒去瞻仰世界音樂史上一位巨匠。他是歐洲古典樂派的集大成者,又是浪漫主義樂壇的先河。他以杰出的音樂才華、崇高的人格以及頑強與病魔搏斗的頑強毅力,給全世界留下了永恒美好的回憶,他是誰?(學生回答:貝多芬)。他的人生奮斗格言是什么?(學生回答:“我要扼住命運的咽喉,它決不能使我屈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