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修4第四課《探索世界的本質》
點擊下載:本課課件
【課標再現】
內容目標
提示與建議
二、探索世界與追求真理
2.4辨析實例,說明世界是物質的,物質是運動的,運動是有規律的,闡述堅持從實際出發、“實事求是”的意義。
¨ 例如,有神論與無神論的爭辯,尊重規律或違背規律的事例,從中得出物質世界和客觀規律都是客觀存在的結論。
¨
¨ 從社會物質生產特別是生產力和生產關系的矛盾運動來解釋世界,認識社會發展規律。
¨
¨ 探討客觀世界,要有實事求是的態度。
一、教學目標
(一)知識目標
1.識記
(1)物質定義
(2)運動與的相對靜止的含義
(3)規律的含義。
2.理解
(1)自然界和人類社會的物質性
(2)物質和運動的辯證關系
(3)運動和靜止的辯證關系
3.運用
(1)運用所學知識說明世界真正的統一性就在于它的物質性
(2)運用所學知識及相關哲學原理,分析作為物質觀發展的第一個基本階段,古代樸素唯物主義物質觀的局限性,從分析論證中加深對辯證唯物主義物質觀的科學性的理解
(3)列舉實際事例,結合相關哲學原理,討論如果只承認運動的絕對性,而否認靜止的相對性會導致的結果,分析馬克思主義哲學為什么要堅持絕對運動與相對靜止的統一
(4)世界是有規律的,規律是普遍的。列舉實際事例,分析任何事物都有其內在的規律性,規律是客觀的,是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的,但是人在規律面前并不是無能為力的
(二)能力目標
(1)培養學生自覺運用馬克思主義的物質觀分析宇宙間一切事物及現象的能力
(2)鍛煉學生理論聯系實際的能力,培養學生正確認識世界的本質,并能夠自覺地按照客觀規律辦事的能力
(三)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目標
(1)從茫茫宇宙到人類社會,都是統一的物質世界的存在形態。人類社會是自然界長期發展的產物,是物質世界自我運動的結果。通過本課的學習,使學生堅定地樹立馬克思主義的辯證唯物主義科學的物質觀,鮮明地反對上帝或神靈創世說
(2)通過學習運動和靜止的辯證關系原理,使學生懂得辯證唯物主義在承認運動的絕對性的同時,還承認相對靜止的重要作用,從而認識世界是可知的,在生活、學習和工作中增強認識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勇氣和信心,反對離開相對靜止談論運動,避免犯形而上學的相對主義和詭辯論的錯誤
二、教學重難點
1.如何理解世界的物質性
2.物質的運動是絕對的,而靜止是相對的
3.尊重客觀規律性與發揮人的主觀能動性的關系
三、教學工具:多媒體課件
四、課時:三課時
五、教學過程
一、直接導入
前面我們從一般層面上學習了哲學的相關知識,特別是哲學的概念、哲學的基本問題以及哲學的基本陣營,并在此基礎上探討了哲學與時代發展的關系,只有那些反映時代精神精華的哲學才是真正的哲學,它們對社會變革會產生積極的引導作用。今天,我們就開始系統地學習哲學史上最璀璨的哲學思想――馬克思主義哲學的內容。它的基本內容主要關注的是世界的本原是什么,世界是怎么樣的,以及人與世界應該是怎樣的關系。本節課我們重點解決世界的本原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