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課 第一框 艱辛的探索
課時安排
1課時
教材分析
該框第一個目題"百年悲愴"中一段有關八國聯軍侵略中國的材料,是為了進一步說明近代中國的悲慘處境。"路在何方"第二個自題主要是通過回顧近代中國一代又一代志士仁人探尋救國救民道路的曲折過程,說明資本主義道路在中國走不通。
教學過程
導入新課
錄像:《世紀中國》片段:列強對中國的侵略。
學生結合所學歷史知識進行分析:列強為什么會侵略中國?這種侵略給中國帶來了什么樣的后果?(學生回答,老師歸納)
中國幾千年的文明給中華民族帶來了莫大的驕傲,同時也使一些統治者以"大國"自居,目空一切,雄視萬方,實行閉關鎖國的對外政策。而此時的西方資本主義早已沖破封建統治的羅網,取得了日新月異的進步,將一度領先的中國遠遠地甩在了后面。
中國的神秘、中國的文明、中國的珍寶使西方早已覬覦良久,而中國的落后又給他們帶來了可乘之機。所以他們迫不及待地侵入中國的領土,給中國人民帶來了深重的災難,也使中國一步一步地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中國的歷史掀開了悲愴的一頁。
講解新課
第二課 社會主義是中國人民的歷史選擇(板書)
第一節 只有社會主義才能救中國
一、艱辛的探索(板書)
1、百年悲愴(板書)
展示圖片:
①清末愛國人士繪制的時局圖,反映了帝國主義瓜分中國的狂潮。②八國聯軍進北京、圓明園原景及殘跡。
1840年鴉片戰爭,中國開始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
鞏固題:“百年悲愴”始于哪一年(1840年)?結束于哪一年?(1949年)
2、路在何方(板書)
國家民族的災難,促使中國人民舉起了反抗的旗幟。一代又一代的志士仁人為中國的前途上下求索。
預習題:閱讀p39-41,思考:
(1)p40“想一想”
(2)太平天國農民運動、戊戌變法、辛亥革命失敗的根本原因是什么?從這些運動和革命失敗的原因中可以得出哪些啟示?
(3)為什么說資本主義道路在中國走不通?[屈辱的歲月,悲壯的抗爭,艱辛的求索,近代中國歷史證實了一個怎樣的明確結論?為什么得出這樣的結論?]
1)太平天國農民運動(板書)
太平天國農民運動的失敗的根本原因在于封建社會的農民階級不代表先進的生產力。農民運動的領袖們不可能領導反封建的斗爭取得勝利。p39
2)戊戌變法--資產階級的改良運動(板書)
圖片:慈禧、光緒、康有為、梁啟超、六君子、戊戌變法失敗后的遺物等
討論:戊戌變法為什么會以失敗而告終?
歸納總結:脫離群眾;依靠光緒--一個沒有實權的封建君主;幻想得到某些帝國主義大國的同情和支持。
資產階級改良派主張發展資本主義,以挽救民族危亡。但是,他們脫離廣大的勞動人民,而寄希望于沒有實權的封建君主身上,并幻想得到某些帝國主義大國的同情和支持,所以注定要失敗。p39(失敗原因)
3)孫中山領導的辛亥革命(板書)
意義:以孫中山為首的資產階級革命派,為了在中國建立一個資產階級民主共和國而奮斗。l9XX年的辛亥革命,推翻了統治中國幾千年的君主專制制度,打開了社會進步的閘門,促進了人們的思想解放,民主共和國的觀念從此深入人心。
失敗原因:在帝國主義和國內反動勢力的脅迫下,革命的果實最終還是落到了反動派手中。辛亥革命未能改變中國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會性質和人民的悲慘命運。
總之,辛亥革命比起前幾次運動,自然有它的進步性;但是因為歷史的原因,辛亥革命并未能改變中國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會性質和人民的悲慘命運。說明資本主義道路在中國走不通。
學生活動,任選其一:
①學生討論:為什么資本主義道路在中國走不通?②設想:如果當時中國走資本主義道路會如何?③小辯論:社會主義能救中國或資本主義能救中國?
如果選用①,可以是學生獨立思考,也可以是前后桌討論或者分組討論。如果選用②,可在課前即把學生分為四組,并把座位分成四個區。如果選用③,要根據學生情況靈活安排:學生能力強,可以課堂上即興辯論,能力弱,老師一定要提前布置,讓學生做好充分的準備。但要在辯論后說明,真理是越辯越明,而不是誰勝誰即是真理。(通過活動總結出)
3、資本主義道路在中國走不通,只有社會主義才能救中國。(板書)
這是因為,帝國主義不允許中國通過走資本主義道路謀求強盛;中國封建勢力與帝國主義相勾結,極力反對中國走資本主義道路。總之,已經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中國,不具備建立資本主義社會的條件。
鞏固總結
見書p41‘名言“(或《學習手冊》p60,思考回答:
(1)帝國主義的侵略,使中國的社會性質發生怎樣的變化?(封建社會——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
(2)列舉中國人學習西方的兩個例子?(書p39第三段《小字》第四段《大字》p40)
(3)為什么中國人學習西方的嘗試都失敗?(三個原因,見上3、)
(4)從毛澤東這段話說明了一個怎樣的結論?(資本主義道路在中國走不通)
布置作業
探究活動
l.全班搞英雄人物、愛國人士名人名言錄。
2.開展一次“每當唱起國歌,我想到的…”的主題班會。
3.整理中國共產黨的歷次代表大會的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