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在繼承中發展
③20世紀40年代以來,電子媒介的大量涌現和介入,為教育的革新和發展提供了有利條件,各種媒介教育、電化教育紛紛興起。一方面,在教學活動中,教師借助錄音機、幻燈機、電影、電視、電腦、語音實驗室等先進的視聽設備來組織教學,使教學效果更加生動、形象、直觀,使教學感染力增強、教學質量提高。另一方面,社會上通過廣播、電視、互聯網絡等進行的遠距離教育也方興未艾。網絡是一個巨大的資源庫,現代信息技術的使用將整個學習活動,從教育者到受教育者直至教學資源的使用,實現真正的共享和社會化,打破了時間和地域的限制,擴大了教育規模;學生可以根據自身情況制定學習計劃,通過人機交互等眾多途徑及時尋求教師的指導與幫助,實現個別化學習。網絡學習這種教育方式,使文化傳承的方式和手段發生了根本變革,極大地促進了文化的傳播、繼承與發展。教育過程中各種新媒介的引進、開發和利用,帶來了前所未有的最優化的教育效果。
知識整合: <作業> 完成下一框題的預習學案課后鞏固小學案
1.中國古代教育存在著“師道尊嚴”“誨人不倦”等教育思想。要正確對待這些教育思想,就必須( c )
a.擺脫古代教育思想的影響 b.回歸古代教育思想
c.推陳出新,革故鼎新 d.推行素質教育
新民主主義文化,是與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舊中國存在的帝國主義、封建主義文化性質根本不同的新文化,是無產階級領導的人民大眾的反帝反封建的文化。隨著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勝利,中華文化獲得了新發展。據此回答8~9題。
2.新民主主義文化,與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舊中國存在的帝國主義、封建主義文化性質根本不同,是指它們(b )
a.所體現的民族特色不同 b.所代表的政治、經濟力量不同
c.表現形式不同 d.對社會發展的影響作用不同
3.隨著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勝利,中華文化獲得了新發展。這主要說明( b )
a.先進文化對社會進步起促進作用 b.社會制度的更替是影響文化發展的重要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