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框文化在繼承中發展學案
1.(學案)曾指出:“科技進步和創新是生產力發展的關鍵因素,也是文化發展的重要因素。大力推進我國的科技進步和創新,是我們發展先進生產力和先進文化的必然要求,也是我們維護和實現最廣大人民根本利益的必然要求!
請用有關文化的觀點,分析說明強調科技進步與創新的原因。
1.科學技術的進步,是促進經濟發展的重要因素,也是推動文化發展的重要因素。科學技術的進步與創新,能夠使收集、選擇、傳遞、儲存文化資源的手段和方式發生根本變革,從而極大地促進文化的傳播、繼承與發展。所以,科技進步和創新,是我們發展先進生產力和先進文化的必然要求。
2.(學案)有人認為“傳統文化是祖國的精華,要發展先進文化就應全部繼承”,有人認為“傳統文化是封建糟粕,要發展先進文化就應全部拋棄”。你是如何看待這兩種觀點的?
2.這兩種觀點均有一定道理,但都不全面。它們分歧的焦點在于:對傳統文化是一味繼承,還是徹底拋棄?正確的方法應是:對糟粕堅決淘汰,對精華堅決繼承,并能針對時代精神有所發揚,從而使文化得到發展,這就是“推陳出新,革故鼎新”的正確方法。
四、(學案)能力拓展
1.(學案)現代繪畫大師齊白石40歲時收到好友郭葆生的來信,信中稱:“無論作詩作文,或作畫刻印,均須于游歷中求進境,作畫尤應多游歷,實地考察方能得其中之真諦……”好友的建議對齊白石一生繪畫風格的轉變,起了十分重要的作用。齊白石衰晚學習吳昌碩的大寫意畫法,又大膽地吸收民間繪畫的稚樸情趣和單純火爆的色彩,使其畫風熱烈活潑。這種適合大眾口味、順應時代變化、符合社會發展需要的藝術風格,奠定了他在繪畫領域的重要地位。
齊白石大師的繪畫經歷,對我們傳承文化有什么啟示?
1.齊白石大師在繼承古代繪畫藝術的基礎上,又“適合大眾口味、順應時代變化、符合社會發展需要”,充分體現時代的要求,形成了自己獨特的藝術風格。齊白石大師繪畫風格的形成告訴我們:一味地摹仿古人,步古人后塵,創作出來的作品就沒有價值,只有在繼承的基礎上發展,在發展的過程中繼承,不斷地“推陳出新,革故鼎新”,才能創作出有價值的文化作品。
58
2.(學案)新版昆曲《牡丹亭》所到之處,一票難求,并引發前所未有的高校昆曲熱。編者根據觀眾需求,對昆曲進行了一系列的改革:啟用了兩名不滿30歲的演員,以展示青春之美;一改昆曲原有的一桌一凳的清冷,精心設計了具有水潤墨色意境的舞臺背景;在保留原來的眉目傳情神韻的同時,增加了水袖勾搭等動作以增加觀賞性;對服裝修飾作出重大修改,凸現現代審美元素……將昆曲的唯美極致化地表現出來。場場爆滿,好評如潮,引發了一時的“昆劇熱”。
但是,對于傳統戲劇的改良行為,一些專家也表達了不同的看法和憂思。有專家表示,對昆曲的表演必須慎而又慎,不能隨意改動;昆曲不是一般的戲曲,而是具有“世界文化遺產”特殊地位的成熟藝術,對“遺產”首先得講保護;作為民族文化的象征,昆曲自有其規格和尊嚴,不能要求改動昆曲本身來迎合現代觀眾,而應是想辦法讓現代觀眾來理解、欣賞昆曲。
你如何評價“昆曲熱”與部分專家的看法?
2.提示:此題無統一答案,學生可以自主發揮。解答此題,可以運用有關文化繼承與發展的關系來論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