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框文化在繼承中發展學案
五、(學案)相關信息
(一)(學案)信息化程度全球排名中國上升十位
世界經濟論壇XX年3月9日發布的至XX年度《全球信息技術報告》顯示,新加坡的信息化程度最高,美國則由去年的排名第一降至第五。中國由去年的第51位升至第41位。
報告說,新加坡在數學及科學教育質量、電話費承受能力以及政府優先發展信息通信技術等方面居世界首位。雖然競爭對手的快速發展使美國排名相對下降,但美國在某些領域仍占領導地位。
報告顯示,北歐國家信息通信技術的發展速度令人矚目。冰島、芬蘭、丹麥和瑞典分列第二、第三、第四和第六位。亞太地區也表現不凡,除新加坡高居榜首外,中國香港、日本名列第七、第八位,印度由去年的第45位升至第39位。突尼斯和智利分列第31和第35位,是非洲和拉美地區信息化程度最高的國家。
這一排名是世界經濟論壇根據“聯網完善指數”對104個經濟體進行分析后得出的!奥摼W完善指數”主要包含三個指標:信息技術發展的宏觀經濟環境和法制環境,個人、企業和國家是否為應用信息技術做好準備,以及目前對信息技術的應用情況。
(二)(學案)教育從傳統文化中選擇合乎社會需求的內容
應該承認,前代人所創造的文化,并不是毫無保留地被后代人全盤吸收。人類在繼承傳統文化的過程中,“有用原則”起著主導作用。換言之,對于后代人來講,有用的傳統文化才會被承繼下來,無用的或用途不大的就會被逐漸廢棄。
59
這種承繼和廢棄其實就是教育的作用。教育常常是依據當代社會價值、社會規范等綜合性的需求,來對傳統文化進行剪裁。這就使得大量的傳統文化沉沒于歷史煙塵之中,后代人所繼承的不過是傳統文化中經過過濾選擇的極小一部分。
教育在抉擇過程中不可避免地會出現兩種現象:一是教育抉擇能力的強化。在這種情況下,教育常常是嚴格按照社會的需求特別是統治階級的意志,對傳統文化進行剪輯和重新解釋。如漢初董仲舒的“罷黜百家,獨尊儒術”,清朝因統治階級的高壓而導致繁瑣的“考據”學的泛濫,都是教育抉擇能力強化的結果。二是教育抉擇能力的弱化。任何一個民族的傳統文化,都有精華與糟粕之分。教育抉擇能力弱化,就會導致傳統文化之糟粕在現代社會的橫行。因此,教育抉擇能力的強化與弱化,對中國傳統文化而言,都是可怕的災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