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識能夠正確地反映客觀事物
〖重點〗為什么對同一客觀事物的反映會出現正確與錯誤的區別。
〖難點〗意識為什么能夠正確地反映客觀事物。
〖素質要求〗
知識方面:
理解:
、僖庾R能夠正確地反映客觀事物,用實例表明,由于人們的立場、觀點、方法不同,知識構成不同,對同一客觀事物的反映會出現正確與錯誤的差別。
、谠鯓訌闹饔^方面入手,力求使意識正確地反映客觀事物。
能力方面:
對比分析的思維方法:教會學生能夠對一種認識進行判斷,指出它是正確的還是錯誤的,并指出其產生的主觀原因,繼續體會哲學的思維要求,學會對比分析的思維方法。
覺悟方面:
⑴通過立場不同會影響認識正確與否這一觀點的教學,引導學生提高覺悟,以人民根本利益為立足點去觀察問題、分析問題,正確對待黨的路線、方針、政策。
⑵能夠知道“不可知論(教材未出現這個名詞)”不利于人們改造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活動,教育學生要相信科學知識、學習科學知識。
【重點解決辦法】
1、在第二節中"為什么對同一客觀事物的反映會出現正確與錯誤的差別"是重點。因為:第一,明確該問題就容易明確 "意識能夠正確反映客觀事物"的觀點。第二,有思想教育意義,對于學俺自覺提出要求,使由己意識得以正確具有重要意義。講解這一問題時,一-"通過一些例予,運用比喻說明,二是按課本講解正確認識和錯誤認識的客觀原閡稠壘溯痰遲,著重從主觀上分析三方面的原因和怎樣才能獲得正確認識。
【難點解決辦法】
1、"意識為什么能夠正確地反映客觀事物"是難點。突破難點,第一,要利用教材強調這早已被人的"實踐"活動所證實,既然人類在實踐中能夠取得成功,達到預期的目的,那就說明原有的認識是符合客觀事物的狀態、屬性、規律的,證明意識能夠正確地反映客觀事物。第二,適當作一些理論補充:一是客觀事物有相對穩定的一面,這給人正確認識事物提供了可能;二是從認識主體看,人在長期實踐中形成和逐漸完善的大腦是正確認識客觀事物的基礎;三是從認識能力看,人有抽象思維能力,隨著實踐的發展,人的認識能力是不斷提高的,世界上沒有不可認識的事物,只有尚未被認識的事物。
復習提問
(l)意識和人腦的關系表現為 ( a)
a. 意識是人腦的機能,人腦是產生意識的物質器官
b.意識依賴于人腦,人腦是意識的源泉
c. 意識是客觀存在在人腦中的反映,意識的內容來源于人腦
d.意識是人腦的產物,有了人腦就有了意識
(2)哲學家費爾巴哈說:"如果上帝的觀念是鳥類創造的,那么,上帝一定是長著羽毛的動物,假若牛能繪畫,那么,畫出來的上帝一定是一頭牛。"這段話說明了 ( c)
a.上帝的觀念完全是人主觀幻想虛構出來的
b.上帝的觀念是不存在的,因為上帝是不存在的
c.上帝觀念是對客觀世界的某種原型的虛幻反映
d.上帝的觀念是存在的,因為上帝是存在的
(3)什么是意識?正確和錯誤的意識是否反映的都是客觀存在呢?
導入新課
意識是客觀存在在人腦中的反映。意識有正確和錯誤之分,但無論正確與否,意識都是根源于物質,是客觀存在的反映。那么,意識為什么會有正確和錯誤的差別呢?意識能不能正確反映客觀事物呢?這節課我們學習第二節第二框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