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識能夠正確地反映客觀事物
二、意識能夠正確地反映客觀事物(板書)
(學生粗讀課文。)提問:課文 l、2段(第16頁最后兩段)說明了什么問題?
(學生回答后,教師歸納。)
1.實踐證明,意識能夠正確地反映客觀事物(板書)
世界上還有一種觀點是:“懷疑論”和“不可知論”。這種觀點對人們的行動會有什么影響呢?"想一想"。
(學生回答后,教師歸納。)
它會使人們放棄認識世界的主觀努力,從而使改造世界的活動失去正確的指導。我們青年學生將來都要成為社會主義的建設者,都要參加改造世界的實踐。為了正確有效地進行實踐,我們必須努力學好科學文化知識。
(l)世界上沒有不可認識的事物,只有尚未被認識的事物(板書),舉例說明。(提高學生對人們有能力正確認識世界,通過實踐和努力學習可以獲得科學文化知識的必要性的認識。)
(2)人們的意識是有差別的。(板書)
①雖然都是正確的意識,但不等于人們的意識都是一樣的。
②人們的意識有正確和錯誤的差別。其原因包括主觀原因和客觀原因兩個方面。
2.產(chǎn)生正確認識與錯誤認識的主觀原因(板書)
(學生粗讀課文找出以下三個方面:第一,立場不同;第二,世界觀不同;第三,知識構(gòu)成不同。)
(l)立場不同。(教書)
為什么立場不同,產(chǎn)生的意識不同呢?
(學生回答后,教師歸納。)
①從觀察自然界事物看,位置不同,視覺反映不同。
②從階級社會中人們認識事物看,階級立場不同,意識有正確和錯誤之分。
引導學生分析,馬克思語錄“窮人和商人意識:為什么不同?(教師最后歸納。)強調(diào)人們的利益不同影響人們對客觀事物的認識,舉例:物價調(diào)整。
看“漫畫”,“議一議”。(請同學們分組討論。)
(學生回答后,教師歸納。)
“漫畫”從表面上看,四個“伯樂”以自己的胖瘦高矮為標準來評價馬的胖瘦高矮,但從深層次來看:人們一旦以個人利益為立足點)就不可能正確認識客觀事物。
怎樣才能正確認識客觀事物,形成正確意識呢?"議一議",舉一些實際例子,例如:關于當前國有企業(yè)"下崗"問題;依法"納稅"問題;見義勇為問題;"插隊"現(xiàn)象問題;遵守交通規(guī)則等,讓學生討論回答,其中有正確和錯誤的意識。立場問題是利益問題,歸根到底是經(jīng)濟利益問題。由于人們的立足點不同,階級立場不同,導致了正確與錯誤的反映。那么,我們應該站在什么立場上觀察和分析問題,才能獲得正確的認識呢?為什么?
(學生回答后,教師歸納o) ,
在我國社會主義社會中,人民的根本利益是一致的,而人們的具體利益是有差別的。如果離開人民的根本利益,只把各自的具體利益作為立足點,觀察問題時就不可能獲得正確認識。因此,站在人民根本利益的立場上去觀察問題、分析問題,是我們獲得正確認識的基本前提,是我們應當永遠堅持的立足點。
(2)世界觀不同,人生觀不同,思維方法不同。(板書)
“想一想”為什么孔繁森等先進模范人物受到人人稱贊,一些損人利己的人和行為遭到大家的唾棄。但也有相反的評價。
(教師歸納。)
世界觀不同,觀察與思考的方法不同,直接影響著人們對客觀事物的反映是否正確。一個人的生活目的、生活態(tài)度是否正確,不僅影響著他的人生道路,而且會影響到他對客觀事物的認識。我們必須樹立科學的世界觀、人生觀,運用科學的思維方法去認識客觀事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