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課 尋覓社會的真諦 第一框 社會發展的規律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④
解析:本題考查學生對社會基本矛盾的理解。生產力與生產關系的矛盾、經濟基礎與上層建筑的矛盾之所以構成社會基本矛盾,在于它們是社會發展的基本動力,貫穿于社會發展的始終,概括了社會的基本結構,但并非包括了一切社會現象。正確答案為b。
(三)社會歷史發展的總趨勢
社會歷史發展的總趨勢是前進的、上升的,發展的過程是曲折的。社會發展是在生產力與生產關系、經濟基礎與上層建筑的矛盾運動中,在社會基本矛盾的不斷解決中實現的。
在階級社會,社會基本矛盾主要是通過階級斗爭實現的,階級斗爭是推動階級社會發展的直接動力。在階級斗爭的基礎上,階級社會的發展可以采取革命的方式,也可以采取改良的方式。至于到底采用什么方式,要看舊的生產關系對生產力發展的束縛程度,看階級之間利益沖突的激烈程度,還要看具體的歷史環境。
在社會主義社會,社會基本矛盾仍然是生產力與生產關系、經濟基礎與上層建筑的矛盾,但它們是非對抗性的矛盾,只能采取改革的方式加以解決。
例題:之所以說“改革是中國的第二次革命”,是因為( )
①改革是為了解放我國的生產力②改革是為了解決我國社會的基本矛盾③改革是為了解決我國的階級斗爭④改革是為了徹底變革我國社會主義的基本制度
a.①②③④ b.①② c.①②③ d.①②④
解析:本題考查學生對社會主義社會解決社會基本矛盾方式的理解。之所以說“改革是中國的第二次革命”,是因為改革和革命一樣,起到了解放生產力、解決社會基本矛盾的作用。③是不正確的,階級矛盾不是社會主義社會的主要矛盾。④也是不正確的,改革是為了完善我國社會主義的基本制度,而不是要徹底改變它。正確答案為b。
三、學習自評
(一)單項選擇題
1.我國改革開放近30年來,隨著社會經濟的變化發展,人們的就業觀念、消費觀念和價值觀念發生了很大的變化。這表明( )
a.人的思想觀念決定社會的發展 b.社會存在決定社會意識
c.社會意識對社會存在具有反作用 d.社會意識具有相對獨立性
2.改革開放后,我國有三次大的思想解放:第一次是關于真理問題的大討論,第二次是關于“姓資姓社”問題的大討論,第三次是關于“姓公姓私”問題的大討論。這三次大討論有助于我們從舊的思想束縛中解脫出來。我們需要不斷破除舊思想的哲學依據是( )
a.社會存在決定社會意識
b.社會意識對社會存在具有能動的反作用
c.思想觀念的變化具有相對滯后性
d.科學理論對實踐具有決定作用
3.生產方式是社會發展中的決定力量,原因在于( )
①一切社會活動都是建立在物質生產活動的基礎之上的②生產方式決定社會形態的變革和更替③生產方式規定了一切社會細節④生產方式決定社會的性質和面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