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在交流中傳播》教學設計
元朝時,馬可波羅在中國生活達20年,回國后寫出了著名的《馬可.波羅游記》,成為有史以來西方人撰寫的詳細介紹中國的第一部著作。總之:(作用):古代中華文明曾源源不斷地向外輻射和傳播。從漢代張騫出使西域到晉朝法顯的南亞之行,從唐朝玄類西行到明代鄭和下西洋,歷代志士仁人、學者高僧、工役商賈不遠萬里、不避艱險的文化之旅,為中華文化的傳播和世界文化的發展作出了貢獻。而外域文化也不斷傳入中國,促進了中華文化的發展和進步。2.要求:做傳播中華文化使者(板書)師:在經濟全球化的今天,我們每一位青年學生在世界文化交流方面應該如何做呢?列舉具體事例加以說明。20世紀50年代以來,隨著現代信息技術的廣泛運用以及全球化浪潮的迅猛發展,特別是現代網絡生活的形成,世界各個國家、民族和地區的文化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傳播與交流著。每個國家、地區和民族的傳統文化不但沒有被遺忘,反而與其他民族優秀文化的交融中,在時代的發展中進一步豐富和完善自己,獲得了更為旺盛的生命力,取得了符合時代潮流的新發展。因此,要求:我們既要更加熱情地歡迎世界各國優秀文化在中國傳播,又要更加主動地推動中華文化走向世界。做中華文化交流的使者,是時代賦予我們的使命。 (備用資料,可讓學生舉例)如1:“感知中國”-巴西、阿根廷文化周。XX年11月在巴西、阿根廷舉辦“感知中國”-巴西、阿根廷文化周,是國務院新聞辦公室策劃組織的一次面向拉美的大型文化交流活動。這是中國與巴西、阿根廷等拉美國家間文化上的一次重要對話,在增進中國與巴西、阿根廷乃至拉美地區間的了解和友誼上將起到積極促進作用。如2:大型國際多邊文化交流活動近幾年來開展得有聲有色,影響日益明顯。到目前為此,中國已與143個國家達成政府文化協議,簽訂年度文化交流計劃682個,每年經文化部批準的中外文化交流項目達起左右,涵蓋60-70個國家,達3萬人次。1998年,中國民族樂團首次在奧地利維也納金色大廳舉行了“春節中國民族音樂會”。國務院新聞辦公室分別于1999年舉辦了“99巴黎·中國文化周”,XX年舉辦了“中華文化美國行”,XX年舉辦了第三屆柏林“亞太周”中國主賓國活動。XX年,中國分別在埃及、墨西哥、巴拿馬和比利時舉辦了“中國文化周”活動,展示了中國的傳統文化和世界遺產的保護情況等。同時,每年一度的上海國際藝術節和北京國際音樂節也成為吸引各國藝術家的大型國際文化活動。部分世界一流的藝術團近年來紛紛來華訪問演出。知識構建ppt出示:(學生活動)看圖思考并回答以下問題:1.上述知識點之間有哪些內在聯系?請你用自己的語言表達出來。2.本課內容與本課第一框內容和前幾課的內容有哪些聯系?請把這些聯系歸納出來。
課堂總結師:本節內容主要講述了文化傳播的主要途徑和手段,知道了文化在各種交往活動中傳承、發展。現代信息技術的發展,對文化的傳承有重大作用,要推進全球文化合作與交流,推動中華文化的繁榮昌盛,我們每一位青年學生要做傳播中華文化的使者。
實例探究XX年10月至XX年7月,中國在法國成功地舉辦了“中國文化年”,XX年10月至XX年7月法國在中國舉辦“法國文化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