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導學生確立對真理的信仰
馬克思主義哲學的創始人是哲學創新的典范。他們始終自覺地站在時代潮流的前列,積極參加人民群眾的革命實踐,密切關注科學技術和社會經濟文化的最新成就和發展趨勢,在實踐和科學的基礎上,既認真批判吸收人類優秀哲學遺產,又堅決排除當時哲學家們對唯物主義和辯證法的偏見,把二者結合起來,創建了既唯物又辯證的宇宙觀、社會歷史觀、人學、認識論、價值觀、方法論等,構成了科學的哲學理論體系。在迎接新世紀、新千年的時候,馬克思和愛因斯坦是舉世公認名列前茅的兩位千年偉人。我想,對包括哲學在內的人類文化所作的杰出貢獻,是他們獲得此項榮譽的重要理由。繼馬克思和恩格斯之后,列寧、毛澤東、鄧小平都是哲學創新的典范。一部馬克思主義哲學史,就是以馬、恩、列、毛、鄧等為代表的幾代馬克思主義哲學家們,在最初創建的新世界觀的基礎上,不斷創新的歷史。
立足當前,展望未來,創新更是馬克思主義哲學能否實現其歷史使命的關鍵。進入21世紀,科技革命正在迅猛發展,科技成果向現實生產力的迅速轉化,已成為推動生產持續發展的首要因素。社會生產力空前大發展,真正世界范圍的大生產和大交往的格局開始形成。政治多極化、經濟全球化和文化國際交流都呈現加速推進的態勢,國家之間綜合國力的競爭日趨激烈。與此相應,無論是整個世界還是各國內部,社會矛盾層出不窮,顯得比已往更加復雜、尖銳。人們的生產方式、生活方式、思維方式、價值觀念也都在迅速變化。社會制度、社會生活、社會意識形態的改革和創新,已經成為當代社會發展中帶有普遍性的迫切要求。發展變革中的世界,提出了一系列重大問題,如時代特征、社會主要矛盾、世界前途、人類命運等,要求哲學作出新的更有說服力的回答。迅速發展的中國,也提出了一系列新的理論問題,其中一部分深層次的問題涉及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也要求哲學給予正確的回答。此外,當前意識形態多元并存,哲學上分歧和爭論日益加劇的新態勢,也迫切要求馬克思主義哲學正面應對。為了給黨和國家的指導思想提供扎實的理論基礎,保證馬克思主義在意識形態領域的指導地位,哲學家們必須立足當代實踐,認真分析新情況,研究新問題,集中主要力量抓住理論前沿的難點和哲學爭論的焦點,勇敢探索創新,用新的論點、論據來充實、完善和發展馬克思主義哲學,同時辨明理論是非。
創新是人類所獨具的本質和發展規律。真正的哲學是自己時代的精神上的精華,而創新正是進入21世紀時代在精神上的首要的、集中的表現,創新已成為時代的最強音,已成為馬克思主義哲學能否在新世紀完成其歷史使命的關鍵。不斷創新本來就是馬克思主義哲學的一個本質特征,環顧全球,當代只有馬克思主義哲學才能完成哲學創新的歷史重任,繼續成為黨領導人民創造新世界的強大精神武器。
可見,我們有充足的理由堅定對馬克思主義哲學的信仰。作為哲學工作者、教師,我們要不斷深入學習馬克思主義哲學,準確把握其真諦,研究創造新的理論。同時,要密切結合當代現實生活傳播科學真理,引導和啟發學生對馬克思主義哲學的注意、興趣、思考,進而自覺信仰,樹立科學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促使他們茁壯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