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導學生確立對真理的信仰
2.“以人為本”是科學發展觀的核心
前面已經說明了“以人為本”的科學內涵,這正是“以人為本”之所以成為科學發展觀的核心的根據。簡言之,就是由于人、人民是社會主義社會發展的主體,是推動發展的決定力量,實現、維護和發展全體人民的權益,促進人的全面發展是發展的出發點和目的,也是衡量各項事業發展成敗功過的標準。
3.全面、協調、可持續是科學發展觀的基本原則和方法
確定這個原則和方法的哲學理論根據正是唯物辯證法。大家知道,唯物辯證法是馬克思主義科學世界觀和方法論的重要組成部分,之所以稱為唯物辯證法,是因為它把唯物主義與辯證法有機地結合起來,闡明了世界是運動著的物質世界,物質實體、運動、時空、屬性、關系、規律等都是運動著的物質自身所固有的。唯物辯證法的前提是確認世界的物質統一性,它的實質和核心是對立統一規律,它的內容就是一系列范疇及其相互關系和運動規律,由此體現了物質世界全面、普遍聯系、永恒發展的壯麗圖景。人類要使社會得到全面、協調、可持續的發展,就必須使自己的行動自覺地遵循物質運動的客觀規律。恩格斯說,唯物辯證法是“關于普遍聯系的科學”。列寧說,它是“完整深刻而無片面性弊病的關于發展的學說”。這些論斷體現了辯證發展觀的兩個要點:聯系的觀點和發展的觀點。堅持這些基本觀點,是實現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的理論前提。
如何才能把科學方法論運用到實踐之中,保證社會主義建設實現全面、協調、可持續的發展呢?必須通過系統周密的調查研究,弄清楚建設對象、客體和主體的情況,運用對立統一規律(矛盾分析法),對制約發展的各種要素、各個方面、各個層次相互之間的復雜關系,作出科學的分析,遵循全面、協調與可持續的原則,提出正確的實施方案。可見,實現科學發展是一項復雜的系統工程。
在馬、恩、列之后,毛澤東寫的《矛盾論》、《實踐論》、《論十大關系》、《關于正確處理人民內部矛盾的問題》等一系列著作,豐富和發展了唯物辯證法。改革開放二十多年來,在中央很多文件和領導人的講話中都蘊涵了全面、協調、可持續的辯證發展思想。我國的馬克思主義哲學家們,也注意吸取系統論、環境可持續發展論等現代科學方法的新成果,充實和發展了唯物辯證法。因而,它始終保持著先進的科學方法論的地位。那種認為唯物辯證法已經過時的觀點,不是無知,就是偏見。理解了科學發展觀與馬克思主義哲學的這種內在的本質聯系,就可以懂得堅持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以及“五個統籌”等,正是把辯證唯物主義的科學方法論運用于認識和指導社會發展所得出的重要結論。
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這項人類有史以來最復雜、最艱巨、最偉大的社會系統工程,迫切需要人們自覺地運用科學方法論。只有在認識和處理一切發展問題上貫徹全面、協調、可持續的觀點和方法,全面規劃、統籌兼顧、惠及各方,防止和克服各種主觀的、片面的、不協調的、導致發展進程中斷的消極因素的干擾,才能充分發揮各種積極因素,最大限度地化解影響發展的各種矛盾,避免各種風險和災變,使發展得以長久地持續下去,順利地實現建成社會主義的理想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