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生活與哲學》教材修訂說明
55.第29頁 活動框中的第1問改為“古代的哲學家為什么把水、火、原子等看作世界的本質?”
56.第30頁 “笛卡兒說:‘地和天是由同一物質做成的,而且縱然有無數世界,它們也都是由這種物質構成。’”這句話刪去。
57.第30頁 活動框中資料部分第1行“幾千萬年前,”刪去;最后一句“這就為人類的形成準備了條件”改為“生活環境的變化成為推動人類社會形成的一種自然因素”。
58.第31頁 活動框2中《壇經》記載:“時風吹幡動,一僧曰風動,一僧曰幡動,議論不一。”改為“時有風吹幡動,一僧曰風動,一僧曰幡動,議論不已。”
59.第39頁 宋體字第1~2行“運動是絕對的、無條件的和永恒的。”改為“運動是無條件的、永恒的和絕對的。”第5~6行“靜止是相對的、有條件的和暫時的。”改為“靜止是有條件的、暫時的和相對的。”
60.第32頁 相關鏈接第1 行在最開始加上“事物的”兩個字。
61.第32頁 專家點評第2 行“在這一點上而不在那一點上”改為“在這一點上而不在另一點上”。
62.第33頁 活動框中第5 行刪去“終于”兩個字。
63.第33頁 倒數第1行在“正如空氣一旦稀薄時”之前加“這”字。
64.第34頁 活動框中的第1問“人類對自然規律的利用”改為“人類對自然的改造”。
65.第35頁 宋體字第1段最后“生物學”刪去。
66.第36頁 刪去中間的活動框中的內容:
“一些動物見到食物就會分泌唾液。
對于人來說,‘望梅’可能‘止渴’,‘談虎’可能‘色變’。
●對動物說‘梅’能不能使動物‘止渴’?對動物談‘虎’,能不能使動物‘色變’?
●人對外界刺激產生的反映和動物對外物刺激產生的反應有什么區別?”
67.第36頁 宋體字第2段的內容改為“相關鏈接”。
68.第37頁 宋體字第1段第1行“要形成意識,不僅需要人腦”改為“意識的形成不僅離不開人腦”。
69.第37頁 宋體字第2段第2行最后刪去“因此,”第3行的“物質第一性”改為“物質是本原的”,“意識第二性”改為“意識是派生的”。
70.第37頁 專家點評第4行“陸九淵說:‘收拾精神,自作主宰’”換成“韓非子說:‘圣人愛精神而貴處靜’”,“王守仁說:‘心外無物。’”換成“張載說:‘合性與知覺,有心之名’”。
71.第38頁 宋體字第2 行“在實施行動之前還要預先制定藍圖”刪去中間的“預先”二字。
72.第39頁 第2行“煙波浩渺”改為“浩渺煙波”,第3 行“人類意識這個”刪去,“透過”改為“通過”。
73.第39頁 活動框中“石頭是自然界演化而來的”改為“石頭是自然界中固有的”。第1問“科學家關于電腦的設計理念是從哪里來的”改為“科學家關于電腦的設計理念是怎樣產生的”。
74.第40頁 第1個活動框第3行“肯定了人類的意志”刪去,問題中的“精神對人的心理和行為具有極大的影響”這句話刪去。
75.第40頁 第2個活動框第5行“足校”改為“足球學校”,問題中的“日常生活中”刪去,“你能用具體的事例說明你的理由嗎?”改為“請用具體的事例說明你的理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