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文化的多樣性學案
西藏布達拉宮 1994.12 文化遺產
河北承德避暑山莊及周圍寺廟 1994.12 文化遺產
山東曲阜的孔廟、孔府及孔林 1994.12 文化遺產
湖北武當山古建筑群 1994.12 文化遺產
江西廬山風景名勝區 1996.12 文化遺產
四川峨眉山一樂山風景名勝區 1996.12‘ 文化與自然雙重遺產
云南麗江古城 1997.12 文化遺產
山西平遙古城 1997.12 文化遺產
江蘇蘇州古典園林 1997.12 文化遺產
北京頤和園 1998.11 文化遺產
北京天壇 1998.11 文化遺產
重慶大足石刻 1999.12 文化遺產
福建武夷山 1999.12 文化與自然雙重遺產
四川青城山和都江堰 .11 文化遺產
河南洛陽龍門石窟 .11 文化遺產
明清皇家陵寢:明顯陵(湖北鐘祥市)、
清東陵(河北遵化市)、清西陵(河北易縣)
十三陵(北京昌平)、明孝陵(江蘇南京市)
.11
文化遺產
安徽古村落:西遞、宏村 .11 文化遺產
山西大同云岡石窟 .12 文化遺產
云南三江并流 .7 自然遺產
吉林省集安市中國高句麗王城、王陵及貴族墓葬 .7 文化遺產
37
(二) (學案)中國的四合院與歐洲的歌特式建筑
四合院建筑是我國傳統文化的象征。正規的四合院是坐北朝南,由北房、南房、東西廂房四面圍合而成,并由此而得名。四合院建筑的布局,是以南北縱軸對稱布置和封閉獨立的院落為基本特征的。按其規模的大小,有最簡單的一進院、二進院,也有沿著縱軸多至三進院、四進院或五進院。
四合院的建筑格局符合儒家的禮教思想和道家的天人合一思想。居住在四合院中,人們在滿足衣食住行需要的同時,也得到了友誼、理解、信任。院內植樹栽花、飼鳥養魚,院內的裝修雕飾、彩繪也處處體現著民俗民風和傳統文化,表現了人們對幸福、美好、吉祥的追求。數代人的居住實踐表明,住在四合院,人與人之間能產生一種凝聚力與和諧氣氛,同時有一種安全感和歸屬感。
哥特式建筑是13~15世紀流行于歐洲的一種建筑風格,主要見于天主教堂,也影響到世俗建筑。哥特式建筑以其高超的技術和藝術成就,在建筑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歌特式建筑最突出的風格是高直細尖,有尖拱門、尖高塔、尖屋脊、尖房頂和尖望樓。具體而言,歌特式建筑通過尖形拱門力求增加建筑物的高度,減少內壁、內柱和支柱的厚重度;外部有許多高聳的尖塔,墻壁較薄,窗戶較大,并飾有彩色玻璃圖案,室內光線充足,門前飾有許多精美的浮雕和石刻。哥特式風格的代表性建筑有法國的巴黎圣母院、德國的科隆大教堂和意大利的米蘭大教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