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哲學常識中的諺語典故歸類
17、艱難困苦、玉汝于成 說明尊重規律、按規律辦事,必須發揮人的主觀能動性,這樣才能在規律的指導下,克服困難,贏得勝利。
18、量力而行 是說在實際工作中,要從實際出發,實事求是,不做力不能及而勉強要做的事,使主觀違背客觀。
19、解放思想,實事求是 解放思想是指客觀事物不斷地變化、發展,要適應變化了的情況,就必須破除舊觀念,破除迷信盲從;實事求是就是說要從客觀實際出發,從中引出規律性,按規律辦事。這兩者是統一的,沒有實事求是的精神,思想就不可能解放;反之,思想不能適應變化了的情況,也就談不上實事求是了。
20、相反相成 是指事物自身包含著既對立、又統一的兩個方面,即矛盾。又如,“相輔相成”與此同理。
21、塞翁失馬,安知非福 體現了矛盾同一性原理。即矛盾雙方不僅相互依存,而且在一定條件下,相互轉化。又如,“虛心使人進步,驕傲使人落后”、“滿招損,謙受益”、“居安思!钡榷及芡恍栽。
22、知己知彼,百戰不殆 體現了矛盾普遍性原理。要求我們想問題,辦事情要堅持兩點論、兩分法。又如,“兼聽則明,偏聽則暗”,“人無完人,金無足赤”等同屬此類。
23、攻其一點,不及其余 違背了矛盾普遍性的原理,是用一種片面觀點看問題,搞一點論,否定兩分法。又如,“只見樹木,不見森林”等同屬此類。 24、對癥下藥 符合矛盾特殊性的原理,要求我們在觀察和處理問題時要堅持具體問題具體分析。又如,“因地制宜”、“因材施教”、“量體裁衣”、“一把鑰匙開一把鎖”以及“世界上沒有完全相同的指紋,沒有完全相同的兩片樹葉”,“萬物無相異”等都包含了這一原理。
25、對牛彈琴 比喻不分對象,用同一方式對待不同的事物,違背了矛盾特殊性的原理。又如,“張冠李戴”、“照辦照抄”、“一刀切”、“一風吹”等同屬此類。 26、畫龍點睛 是說在工作中要善于抓重點,抓關鍵。符合主要矛盾的原理。又如,“擒賊先擒王”,“牽牛要牽牛鼻子”,“好要用在刀刃上”等同屬此理。
27、荷花雖好,也要綠葉相扶 比喻人們在日常工作中,要善于抓主要矛盾,但也不能忽視次要矛盾,因為次要矛盾處理的好壞,直接影響著主要矛盾的解決。又如,“一個好漢三個幫”、“一個籬笆三個樁”等亦屬同理。
28、撿了芝麻,丟了西瓜 違背了主、次矛盾關系的原理。不分主次,抓了次要的,丟了主要的。又如,“眉毛胡子一把抓”,亦屬此類。
29、一個指頭與九個指頭 毛澤東同志常常以此來比喻成績與錯誤哪個是主要的,哪個是次要的。要求我們要善于把握矛盾的主要方面。因為事物的性質主要是由取得支配地位的矛盾主要方面所決定,所以在觀察和處理問題時要分清主流與支流,九個指頭與一個指頭。
30、本末倒置 這是違背了矛盾主次方面關系的原理,不分主流與支流,主次顛倒。又如,“喧賓奪主”、“得不償失”、“兼收并蓄”、“良莠不分“等,亦屬此類。
31、抓好典型,兼顧一般 符合兩點論與重點論相統一的原理,要求我們實際工作中既要全面,又要善于抓重點和關鍵。又如,“統籌兼顧,適當安排“、”學會彈鋼琴“等都是這一道理。
32、唇亡齒寒 體現了事物普遍聯系的觀點。事物內部和事物之間相互影響、相互制約,如同唇齒相依。又如,“城門失火,殃及池魚”、“大河有水小河滿,小河無水大河干”、“螳螂捕蟬、黃雀在后“等,同屬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