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哲學常識中的諺語典故歸類
33、竭澤而漁 違背了事物普遍聯(lián)系的觀點。看不到事物之間的相互影響、相互制約的關系。只顧眼前利益,忽視了事物前后相繼發(fā)展過程的長遠利益。又如,“殺雞取蛋”、“毀林種田”等,同屬此類。
34、不謀全局者,不足謀一域 這是說全局與局部是相互依賴、不可分割的關系。局部離不開整體,否則,就會失去它存在的意義。所以想問題、辦事情,必須著眼整體、顧全大局。又如,“國興則家昌,國破則家亡“等,同屬此理。
35、一著不慎,滿盤皆輸 這是說全局與局部不可分割,既要顧全大局,也不可忽視局部聯(lián)系對整體的影響作用。否則,往往因局部的失敗而釀成全局的失敗。又如,“一只老鼠害了一鍋粥“也是這個意思。
36、看相知命 違背了聯(lián)系的客觀性,把兩種互不相干的事情強拉硬扯在一起,臆造出一種“聯(lián)系“。又如,“喜鵲報喜,烏鴉報喪”、“彗星,不祥之照”等,同屬此類。
37、士別三日,刮目相待 這是說事物是變化、發(fā)展的。不能用一成不變的眼光看待周圍的人和事。又如,“后生可畏”、“后來者居上”以及韓非的“世異則事異,事異則備變”等,都包含了發(fā)展的觀點。
38、故步自封 違背了發(fā)展的觀點。看不到事物的變化、發(fā)展,而是用靜止的觀點對待事物。又如,“因循守舊”、“墨守成規(guī)”、“不敢越雷池一步”以及董仲舒的“道之大原出于天,天不變,道亦不變”等,都屬于靜止的觀點。
39、種瓜得瓜,種豆得豆 說明事物遺傳中的一種必然聯(lián)系,即規(guī)律性。體現(xiàn)了內因是事物變化的根據(jù)。又如,諺語“龍生龍,鳳生鳳,老鼠生的兒子會打洞”也是說明這個道理。
40、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說明外部環(huán)境對事物的發(fā)展有著重要的影響,即外因是事物變化的條件。又如,“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名師出高徒”、“哥們義氣害死人”等都說明了外因的作用。
41、師傅引入門,學藝在個人 說明外因是通過內因起作用的。外因作用再大,也是通過內因起作用的。否則,再高手藝的匠人也“朽木難雕”。
42、水滴石穿 體現(xiàn)了量變與質變的關系原理,即量的積累達到一定程度,會引起質的變化。又如,“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不積小流,無以成江海”,“契而不舍,金石可鏤”等,同屬一理。
43、勿以惡小而為之,勿以善小而不為 說明在量變和質變的關系中,要分清是非,辨別善惡,權衡利害。有益的事,應持之以恒,促使它的質變;有害的事,應防微杜漸,阻止它的轉化。
44、適可而止 體現(xiàn)了適度的原則。由于兩便只有在一定的范圍和限度內,事物才能保持原有的性質,所以,當我們需要保持事物性質的穩(wěn)定時,就必須把量變控制在一定的限度內,這就是掌握尺寸,堅持適度。又如,“過猶不及”、“物極必反”等都說的是要堅持適度原則。
45、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說明新事物雖然開始比較弱小,但它符合客觀事物發(fā)展規(guī)律,具有強大生命力和廣闊的發(fā)展前途,所以最終必然戰(zhàn)勝舊事物。又如,“沉舟側畔千帆過,病樹前頭萬木春”等,也是比喻新生事物是不可戰(zhàn)勝的。
46、山重水復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體現(xiàn)了事物發(fā)展的前進性與曲折性相統(tǒng)一的原理。事物發(fā)展總的趨勢前進的,發(fā)展的道路是迂回曲折的,是前進中的曲折,在曲折中前進。這就要求我們在順利時,要想到可能出現(xiàn)的困難;在逆境中,要看到光明,樹立戰(zhàn)勝困難的信心。又如,“科學有險阻,苦戰(zhàn)能過關”也包含了這一原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