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在交流中傳播
(3)教育
教育是文化傳播的又一重要途徑。人們通過學習各種文化課程,能夠獲得不同的文化知識。
在經濟全球化的今天,中外留學生更是對傳播各自民族的文化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二)大眾傳媒:現代文化傳播的手段
探究活動2:
在日本,青少年隨地吐痰、亂扔垃圾等破壞環境的現象十分少見。而這種現象在中國青少年中卻時有發生。請說說可以借助哪些媒介在青少年中傳播環保意識?(傳遞環保意識的方式和媒介)
◇探究提示:傳遞環保意識的方式和媒介:
及時提醒和制止身邊的青少年破壞環境。(口語)
學校增加環保課程,對學生實施環保教育。(文字)
銷售綠色產品并在上面標注倡導環保的圖文。(商品)
在電視上播出關于環保的公益廣告。(電視)
開設關于環保的綜合網站或論壇。(網絡)
在報刊中開辟環保專欄。(印刷、報刊)
在黃金時段安排關于環保的廣播節目。(廣播)
從剛才所例舉的傳播環保意識的傳播媒介中可以看出各種傳媒都在文化傳播中發揮著重要的作用。
1.傳媒及其發展
文化傳播總要經過一定的傳媒才能實現,傳媒大體經歷了口語、文字、印刷、電子和網絡等發展階段。
2.大眾傳媒:現代文化傳播的手段
各種傳媒都在文化傳播中發揮著重要作用,并有著自己的特點和優勢。傳媒真正開始面向大眾傳遞信息,是以印刷媒體的推廣為標志的。現代社會中的傳媒有報刊、廣播、電視、網絡等多種形式,這類傳媒被稱為大眾傳媒。
如今,依托電子技術、微電子技術、光纖通信技術、網絡技術、多媒體技術等現代信息技術,大眾傳媒能夠最大程度地超越時空的局限,匯集來自世界各地的信息,日益顯示出文化傳遞、溝通、共享的強大功能,已成為文化傳播的主要手段。
三、文化交流:做傳播中華文化的使者
探究活動3:
無論是東方還是西方,人類很早就關注文化的傳播。
春秋戰國時期,孔子周游列國傳播文化的壯舉,至今為人稱道。他所講得“性相近也,習相遠也”,“終日思之,不如學之”,“朝聞道,夕死可矣”等,已經涉及到文化傳播的一些規律性問題。美國著名傳播學家威爾伯•施拉姆在談到中國文化傳播時說:“我們在西方文化背景中學習科學研究方法與理論的人,看到中國常青的文化和她悠久的‘傳’的藝術傳統,總免不了會肅然起敬……許多人已注意到現代中國人在‘傳’的學問上認識的深刻與精到,不但反映了悠長的歷史傳統,且常能推陳出新。”
(1)結合學過的歷史知識,列舉歷史上中外文化交流的佳話。
(2)作為當代青年,我們如何為傳播中華文化和世界文化做出自己的貢獻?
◇探究提示:
(三國時期,諸葛亮把漢族先進的農耕技術經西南邊境傳入緬甸,諸葛亮因而受到緬甸人民的尊敬,緬甸境內還建有供奉諸葛亮的武侯廟。元朝時,馬可波羅在中國生活達20年,回國后寫出了著名的《馬可波羅游記》,成為有史以來西方人撰寫的詳細介紹中國的第一部著作。)
明代1405至1433年近30年的時間里,鄭和率領龐大的船隊,前后七次航行到印度洋、亞非兩大洲沿海的三十幾個國家和地區,開辟了海上交通和文化傳播的橋梁。鄭和使團把明代中國的歷法、技術、習俗和書籍傳播了所經各國,對這些國家文化的發展和文明的進步具有重要影響。同時,也從海外引進了珍異動植物和名貴藥材、香料等,了解了沿途各國的風土人情和文化藝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