價值判斷與價值選擇教案
(投影打出該詩)
觀祈雨
作者: 李約
桑條無葉土生煙,簫管迎龍水廟前。
朱門幾處看歌舞,猶恐春陰咽管弦。
生:該詩將久旱,以致 “桑條無葉土生煙”祈雨的情景與朱門的處處歌舞升平相對舉,深刻揭露出統治階級不顧勞動人民疾苦,終年貪圖享樂、醉生夢死的社會現實,給人印象深刻。
師:同學們繼續探究一下,在這首詩中,農民的價值選擇是什么?地主的價值選擇是什么?為什么同時同地的人會有不同的價值選擇?
生:農民希望下雨來滋潤干旱已久的莊稼,地主則害怕下雨會使樂器潮濕發不出動聽的聲音。他們的社會地位不同,需要不同,價值判斷和價值選擇也就不同。
師:這就是我們要了解的另一個問題,在階級社會中,價值判斷和價值選擇具有階級性。面對同一事物或行為,不同階級和階層的人會作出不同的甚至截然相反的價值判斷和價值選擇。課本此處有一處馬克思的名言更好地驗證了這一道理。
(投影打出)“憂心忡忡的窮人甚至對最美麗的景色都沒有感覺;販賣礦物的商人只看到礦物的商業價值,而看不到礦物的梅河特征,他沒有礦物學的感覺。”
二、自覺站在最廣大人民的立場上(板書)
1、在階級社會中,價值判斷和價值選擇具有階級性
師:在階級社會中,價值判斷和價值選擇具有階級性,不同的階級其價值判斷和價值選擇是不一樣的。那么,同一階級的不同的人,其價值判斷和價值選擇是不是完全相同的?
生:不是相同的。因為價值判斷和價值選擇,往往也會因人而異。
師:正確。由于人們認識事物的角度不同,所以人們對價值的評價也會不同。
例如:有一首關于《友誼是什么》的小詩這樣寫到:數學老師說:友誼是一個萬能的公式;語文老師說;友誼是一首絕妙的詩;物理老師說:友誼詩一根巨大的杠桿;政治老師說:友誼詩一束心靈的火花;歷史老師說:友誼詩一幢橫跨海峽的橋梁。等等。不同的老師看待友誼因為角度不同所以對友誼的評價也不同。(可以用投影顯示該詩)
2、價值判斷和價值選擇往往也會因人而異。
不同階級有不同價值觀,同一事物不同人有不同的價值觀。這是由他們所處的社會存在的具體條件決定的。有時,這種差異,會產生不同價值判斷和價值選擇的沖突。
師:公說公有理,婆說婆有理的情況怎么辦?(此處請學生議論、回答,教師歸納)
唯一的選擇:大家都必須撇開一己的利益,找出最高的共同的利益作為判斷事物是否有積極意義的標準,這個標準就是最高標準。即:人類的根本利益。
師:我們要自覺站在最廣大人民的立場上,把人民群眾的利益作為最高的價值標準,牢固樹立為人民服務的思想,把獻身人民的事業、維護人民的利益作為自己最高的價值追求。只有這樣,才能保證我們價值判斷和價值選擇的正確性。
“我深情地愛著我的祖國和人民”“我是中國人民的兒子”
此處探究活動,旨在說明人們的立場不同,價值觀就會不同,價值判斷和價值選擇就會不同。幾代中國國家領導人在不同的時期,都把最廣大人民群眾的利益作為最高的價值標準,這說明中國共產黨人的言行一直都有一個最根本的衡量尺度,這就是把獻身人民的事業,維護人民的利益作為自己最高的價值追求,從而保證了共產黨人的先進性。這一探究活動要求同學們理解,只有始終站在最廣大人民的立場上,把人民群眾的利益當作最高的價值標準,才能保證我們價值判斷和價值選擇的正確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