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會發展的規律
(2)物質資料生產方式是人類社會存在和發展的基礎,決定著社會的性質和面貌,決定著社會形態的變革和更替。
此知識點分三層認識,首先,從生產力與生產關系的統一體——物質資料生產方式來識;其次,分析生產力與生產關系的矛盾運動如何推動社會進步;最后,得出結論:生產關系一定要適應生產力狀況的規律是人類社會發展的基本規律。
(1)物質資料的生產方式是人類社會存在和發展的基礎。
從一定意義上說,人類的歷史就是生產發展的歷史。人們所需要的生產資料和生活資料都離不開生產,物質資料的生產方式是人類社會賴以生存和發展的物質基礎。這一活動一旦停止,人類就無法繼續生存和發展,更無法進行其他社會關系和其他社會活動,它決定著社會的性質和面貌,決定著社會形態的變革和更替。
◇課堂探究:這句話說明了什么哲學道理?
◇探究提示:從社會形態的演變上說明了:有什么樣的生產力,就有什么樣的生產關系與之相適應。生產力是客觀的,不能隨心所欲地選擇、發展,決定了生產關系也是客觀的,也不能隨心所欲地選擇、發展。即生產力的狀況決定生產關系的性質。物質資料的生產方式是客觀的,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的,生產關系一定要適合生產力狀況的規律是人類社會發展的基本規律。
(2)生產力與生產關系的相互關系及其矛盾運動。
①生產力與生產關系統一于物質資料的生產方式。
②在生產方式中,生產力是最革命、最活躍的因素。生產力的狀況決定生產關系的性質,生產力的變化發展,遲早會引起生產關系的變革。
③生產關系對生產力具有反作用。當生產關系適合生產力發展狀況時,它對生產力的發展起推動作用;當生產關系不適合生產力發展狀況時,它對生產力的發展起阻礙作用。
(3)生產力和生產關系的相互作用及其矛盾運動,表明了生產力和生產關系之間
內在的本質的必然的聯系,這就是生產關系一定要適合生產力狀況的規律。
2.上層建筑一定要適合經濟基礎狀況的規律。
◇課堂探究:為什么發展生產力就需要改變生產關系中同生產力不相適應的環節和方面、上層建筑中同經濟基礎不相適應的環節和方面?
◇探究提示:因為當生產關系同生產力不相適應時會阻礙生產力的發展,上層建筑同經濟基礎不相適應時會阻礙經濟基礎的發展和變革。
此知識點分三層分析,首先,明確經濟基礎和上層建筑二者的含義;其次,分析二者的相互關系及其矛盾運動;最后,得出結論:上層建筑一定要適合經濟基礎狀況的
律是人類社會發展的基本規律。
(1)經濟基礎與上層建筑的含義。
經濟基礎指生產關系的總和。
上層建筑指一定社會的政治、法律制度和設施,以及該社會的各種思想觀點和社會意識形態。
(2)經濟基礎與上層建筑二者的相互作用及其矛盾運動。
①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筑。
②上層建筑對經濟基礎具有反作用。
上層建筑的狀況不同,對經濟基礎反作用的性質是不同的。當上層建筑適合經濟基礎狀況時,它促進經濟基礎的鞏固和完善;當它不適合經濟基礎狀況時,會阻礙經濟基礎的發展和變革。當上層建筑為先進的經濟基礎服務時,它會促進生產力的發展,推動社會進步;當它為落后的經濟基礎服務時,則束縛生產力的發展,阻礙社會前進。